第一百八十八章 - 豆品试制 (第2/3页)
上磨盘的表面还有一个加装手摇柄的圆坑,也是采用磨孔的工艺制作的,精美程度让我也叹为观止。
将小小的石磨搬到宗庙装好后,第二天,我把土鲁叫上,在宗庙的仓库外面合作了一把石磨豆浆的生产。
已经泡了一夜的黄豆和水一起一勺一勺地加入添料孔,白色的豆浆从石磨的四方缓缓地流出来,沿导流的木盘流入陶盆。
土鲁一边摇着木柄。一边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的劳动成果:这些圆颗粒怎么会变成了羊奶一样的东西?
不过在没有糖的情况下,第一碗白豆浆并没有给我带来特别好的感觉。从营养学的角度,这东西和后世的豆浆并不差半点,但口感却一点竞争力都没有,看来仅靠这一点东西不能催生一个物种地推广。
下一个尝试是将干豆子磨成粉,即将大豆炒熟炒黄以后再磨成细粉。一次试制之前我从磨制豆浆那里了解到一个重要的经验,在磨盘比较小的情况下,一次磨制出来的豆颗粒还是比较粗糙的,所以磨粉工作是在两次磨制之后才结束的。
这一次得到了让土鲁大为满意的产品――炒豆面!
我和土鲁还在磨制的时候,仓库外已经挤满了闻香而来的人头,土鲁对黄豆面的味道赞不绝口,坚持要将这东西作为他们匠作区的特色食品,让徒弟们优先享受到。
但接下来的豆制发展就让我犯了难。
要做豆腐,我没有石膏。
要做豆油,我还得造一台榨油机!
谁知道榨油的设备是怎么做的?
我看着这盆炒面发起了愁。
还好,我好像还知道酱油怎么做。以前我到过酱油厂的,那里一坛坛满满的大豆和盐装在一起,放上大半年就沁满了酱油,这个工艺可能比较简单吧!
不管了,反正我的时间比较紧张,希望能尽快赶到大方城那边安排下一步的建设。就让族人先尝尝豆浆,再嚼点炒面吧。酱油是一时半会出不来了,但也不能耽误时间,先泡上一坛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