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七章 - 长途运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七章 - 长途运输 (第2/3页)

  这一批族人有400多人,基本上都是匠作区的建筑匠人或几个小部族的族人,因为要运输大量的建筑工具、盐和粟米,我带上了新做出来的五十多辆青铜牛车。这一次青铜车轴采用的是1比10左右的锡铜比例,虽然比较偏软,但比纯铜锭做出来的车已经有了明显好得多的韧性,耐磨和耐冲击能力也比较强。最主要是不容易变形,一路上提心吊胆的打铜匠人们却实际上没有费什么心思。

    反而是我没有见过牛车地长途运输,对路上可能出什么问题没有经验,一路上饶有兴致地注意察看牛车的情况。

    据铜匠们说,以前用牛车运东西,最易坏的就是车轴,常常要停下车来敲打车轴,将已经变形的轴承打回原来的形状。但这一次却是车轮出的问题最多。

    往由族山口去的方向上。有上百公里都是以山地为主,尽管坡度不大,但石头比较多,不时能听到车轮“啪”地一声,匠人们急忙下来看又是哪里出现了裂口。

    但幸好我们带了大量的“备用车轮”,才不致于让牛车半途废掉。

    纯骑兵的速度与牛车速度不可同日而语。以前只需要三天的路,我们走了十一天才看到山口处的城墙。

    在城墙下宿营的时候,我才有时间认真看了一下损坏的车轮。

    以前的主要运输都是在太昊的周围和石头城之间进行,上一次到公孙氏的长途运输我没有亲自参加,所以对车轮损坏的情况没有深究,现在仔细看了一下。有两个方面应该可以加以改进。

    一是车轴处的紧固方式,以前都是将车轮上的轴套敲打卷起来贴在车轮上,再将车轴上的铜轴敲打卷起来挡住轴套,这样子车轮就只能作有限地轴向移动。不会掉下来。

    但这样的结构有一个缺点,在这次长途运输中。一旦木质的车轮出现了问题,就得花很大的功夫将轴上的铜敲打贴回轴上才能取下车轮。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敲坏。

    这东西是采用塑性变形装配,很难装拆。

    根据后世学过的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