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 太昊牛车 (第2/3页)
我所需要地形状,以及通用型的铜条、铜片和铜钉。至于货币么,再等一下。看是先采用铜币,还是其他的货币形式。
太昊四年正月初一,用铜“锅”炖肉祭过祖神,铜作区正式开工了。
炼化区不需要很大型的铜炉。只需要能熔炼铜锭的火塘就行了。但打铜所需要的面积就大得多了,对铸出来的铜器和标准的铜条、铜片进行打制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器具,比较纯的红铜的所具有地良好延展性,在纯金以外几乎没有其他金属可以比拟。
为了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铜制品的诞生,我特意让人通知大元城地土鲁赶到太昊城来。在他的协助下,我相信这项发明会非常顺利获得成功。
牛车就要诞生了。
我还没有奢侈到用铜来制造整根车轴,所以找了一根坚固地青杠木作轴。
车轴的直径大约15厘米,但连接车轮的颈部只有10厘米左右,外面包上铜片。成为一根铜皮木芯的“准铜轴”。
土鲁赶到以后,看到我做的车轴。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估计他一路上都在想,我会让他做什么高难度的东西。
毕竟上一次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车轴承不##,其他的东西都难不倒他。
两轮牛车的车辕比较长,伸出车厢的部分都达到了2米多,可以伸到牛的前肩处,让牛的肩部承载部分的重量,并保持车身的平衡。
为了增加车身的牢固程度,我特意“大方”了一把,用才产出的铜钉加固了厢壁和辕的联接。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人士,土鲁一见我使用的铜钉,就两眼放光――这可以省掉多少时间去做榫头联接啊!而且还非常牢靠!
为此我汗了一把,铜钉的联接和铁钉是没得比的,不过现在条件达不到,只能将就了。
真正让土鲁叹为观止的是铜轴承的打造。
我用一块厚度达到一厘米左右的铜片,在加热后放到石砧上,用石锤敲打成一个圆筒状,再套到铜车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