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 太昊建成 (第2/3页)
姜氏的族人中,妇孺老弱都住在神山背后的坡上,壮年劳动力都上了工地。
尽管今年的粟都种在去年的洪水线上五米左右高度的上方,而且入夏以来还没有一次暴雨,但小心无大错。我还是主张把所有的族人都迁到较高的地方居住。
如果不是我说服长老们,这个居住地是暂时的,很快就会全族迁到太昊城里面去,长老们绝对不会同意如此多的人住到神山上。
族人的生活我都交给风余去安排,我每天只到两个地方。
粟地和工地。
试验田是到得最频繁的地方。
尽管今年的18000多亩粟苗都长势良好。从单株看,平均高度和直径都比去年,甚至过去的哪一年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的六亩试验田也是如此,但我更关注的是抽穗以后的情况。
抽穗之前,试验田和所有的粟地比较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有时我能感觉到风余对我如此关注这几亩地的不以为然。
但我有信心,抽穗后,特别是秋收后,这几亩地会让族人感受到意外的。
在春播前的紧张选种中。我特意选的都是那些单穗比平均穗重50以上的粟穗,再进行的选种。如果来自后世的知识没有错,这几亩粟地亩产将比其他粟地高出20~50。
姜由这两个月忙得有点变形了,每过几天,就会有一名骑兵带着一个100人左右或稍大一点的部族到来。但姜本人却没有回来,他在草原上疯狂地寻找,力求找到每一个失散的部族。
这个我就帮不了太多了,我的心思还得花很大一部分在建筑工地上。
土坯城墙建筑已经完成,铺砖阶段是主要的工作阶段,主要是烧砖的产量实在有限,原始土坯砖的成形需要大量的时间,成形以后还得荫干后烧制,没有荫干的砖烧出来以后很容易破坏,建城墙时不敢使用。
城里的粮仓是进度最快的,比我想像的要早一批完成,让我可以大胆地提出建设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