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服装革命 (第2/3页)
的布条也要一只羊才能换而且太小只的绝对不行。
我看着“鲨鱼”感觉在纺织业和时装方面将要诞生一位大腕了。
接下来的数天里大元城里的青年妇女同志几乎都统一换了新装:下身兽皮裙上身麻布抹胸。帅哥们对此评头品足却没有一个想从“鲨鱼”那里要麻布来做衣服可能一是觉得村长那是不能轻易学的二来觉得我那身衣服没有梅梅的好看。
(没眼光!我在心里鄙视了一下!)
木青开始回过味来――敢情村长从去年鼓捣到现在原来是为了这块抹布?
他立码让人去给那片大麻地加固篱笆墙去了。
回过头来我开始关注另一件事就是纸的问题在有麻布之前造纸是不可能的因为最早期的造纸法也需要一个最不可少的工具:筛网。
直到东汉造纸的技术才在蔡伦手里得到完善之前最早的纪录文字的方法是甲骨文――刻写在兽或人的骨头上同时在陶器和后期的青铜器上出现了烧或铸的文字。但那时文字多是用于祭祀的巫师和后来的贵族记录事情所用成本很高产量很少而且制作不易。
春秋之前的文化传播主要的载体是木简或竹简现在这种情形已经开始出现端倪――“大元学校”里的学生觉得兽皮不易刻写和保存已经开始有学生将文字刻写在小块的木板上了。
这个明是那些同时在土鲁那里学木工的学生引进的随后形成了一阵风潮相信如果我不加干预最早的木简――只需要把木板做小一点再加上兽皮或兽筋串联一下――就要诞生了。
但这种文字传播形式也直接导致了在数千年里面文字都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毕竟木简的制作也很费时费力。
所以造纸对于当前的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
实际上在去年的生产麻纤维工作中就已经开始具备了制造纸的基本条件沤麻池同时也可以用来生产纸浆只是工序上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是制作筛网。
我让“鲨鱼”用剩下不多的麻线给我做几块特殊的“麻布”要求纬线不要那么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