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零章 泛古代经济共同体-3 (第2/3页)
弟明算账,但是我们从大明得到了sd,也没跟他结账。这笔钱就当是购买土地的钱了。我记得诸葛亮每个月都有两千万流动资金。他这个月是没时间花了,你替他花了吧。”
于是,站在原地正在好奇手机这种东西的朱由检,就这么意外的得到了两千万采购资金。听到这个数字的田因齐本来十分的生气,但是司马懿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老实了。
“他把齐国鲁国打包卖给了我家校长。”
郁闷的田因齐只能挥挥手。他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国家张哥卖掉的,而鲁国那就更插不上话了。
其实来到锦绣国的三位帝王当中,身上最有钱的应该算赵祯了。大宋和锦绣国的贸易已经零零星星的展开了很多个项目,要不然大越国的银行也不会那么早的就开始运转起来。
虽然出卖了很多矿石,但是因为赵祯已经了解过市场的行情,所以它的报价仅仅是比澳洲的铁矿石低了一成,这样一来不但在价格和距离上占据了成本优势,而且,也没有让自己的国家太吃亏。
至于金银铜等金属,他还不准备出口到锦绣国来,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最近在准备针对大理国的军事行动。虽然国内相继发现了大量的铜矿――当然是在他的现代学习的时候记下来位置之后,私底下透露给相关官员的――但是大理国的各种有色金属,尤其是方便开采的铜矿已经让他垂涎三尺了。
于是乎,太祖赵匡胤定下的规矩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只要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丰富的收入,他就敢直接开战。即便前往大理的路不必进入蜀中的路好走多少,但是他相信在给自己的军队装备上上好的冷兵器之后,让他们开进洱海之滨应该不是艰难事儿。
现在他来到锦绣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从这里卖到上好的冷兵器,如果直接开口购买枪支的话,说不定会引起对方的高度惊觉。但是只要刀具还有铁胎弓的话,应该是不会引起对方反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