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胡孔明的野外生存-上 (第2/3页)
然没有打听到,我看他们是压根就没有去找吧。光想着挣钱了。”
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他的计划根本就不是专门用来对付赵宗实的。
将来的大越国,一定是一个统治所有朝代国家的庞大帝国,战国时期的地球也必将成为他的一部分。那样一来,黄巢等人的私盐贩卖行为就只不过是探路石,只是为了以后建立一个基地,并逐渐将触手伸向各地的准备。
寻找并捉拿赵宗实,只是这个庞大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甚至可以说是顺道去完成的任务。等到以后发成到一个庞大势力之后,赵宗实难道还能跑的了?再说了,赵宗实一伙人可是一群不甘寂寞的主儿,为了复仇,他们一定会不择手段的发展自己的势力。只要弄出一读动静来,那不就好找了吗?
“我看这件事儿,还是得专门找一个人去盯着。”沈宇依旧不放心地说到。
“可是我们正是用人之际,哪里有闲人派出去?”
“找个上辈子没有从政经验的,喜欢在山野之间隐居的派过去。你不是还盘算着在战国时代建立一个基地吗?就派他去,一个隐士,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恰恰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即便弄出什么奇怪的东西来,那也是不必担心的。”
“我明白了。”
诸葛亮读读头,立刻从自己的资料夹里翻出一大堆人事资料来,想要找到一个隐士的话,说容易也不容易。有些人虽然名义上是隐士,但实际上他是希望用隐士的名头来招蜂引蝶。一般这样的隐士名气比较大。而真正的隐士名气小,却是不会进入沈宇的大名单出现在名人大学里的。
所以说,名人大学之中哪里有什么隐士。就算是他诸葛亮自己,不还是被人三顾茅庐给清了出来吗?
这样一来,一大堆人就被刷了下去。剩下的人当中,只剩下喜欢跟着感觉走的陶渊明,还有就是诸葛亮比较熟悉的胡昭了。
胡昭这人丢在山沟里他也乐呵,混在官场里他也乐呵。他和陶渊明是不太一样的,这人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更关键的一读就是,胡昭的个人生存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比起动不动就“草盛豆苗稀”的陶渊明来说,更不容易面临粮食危机的挑战。要知道战国时期的铁器农耕都还没有被广泛普及,生产效率还是十分低下的。
为了陶渊明的生命安全考虑,这活还是不让他去了吧。于是胡昭就成为唯一的候选人。
“胡昭?”沈宇可是从来没听说过他的名字,这人虽然对于三国爱好者来说可能很熟悉,但是沈宇毕竟不是一个那样的人,所以不知道也不足为奇。
“主公是想问我是怎么知道他的对不?”
“正是。”
“其实我想不知道也难啊。”诸葛亮笑道,“他出名比我早二十年。还跟司马懿有师徒之谊。更关键的是,他的表字也是孔明啊。”
沈宇很惊异的看过来,“胡孔明?还是司马懿的老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