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九章 大汉农牧9.87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一九章 大汉农牧9.875 (第2/3页)

隅之地,最终让蒙元绝了我们华夏的传承。如今,你倒是想起制造新工具的功劳了,上辈子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把心思放在这个‘新’字之上?”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活动,苏轼一如既往的嗤之以鼻,虽然他在后世的声誉越来越高。但那是后世的人需要把它美化一下,然后拿出来粉饰门面的正常需要。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王安石变法的整个过程,在元祐党争期间被修改的一塌糊涂,而后经过金人南下和蒙元荼毒等多次破坏,以及南宋时期的多次修改,早就已经面目全非,到了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的时候,又把这段历史从坟子里挖出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出来接客。以证明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值得提倡。到头来,直到二十世纪末期,才有人想起要研究她的真面目,但能够找到的历史片段已经少得可怜。

    更关键的是,曾经的苏轼认为那是坏了他们享乐官途的变法,如今在苏轼的眼睛中,却不是冲着现代的发展而来的。除了变相的劫富济贫,其实他们也没有周济贫苦,而释放到国库里用到打仗上去了,也算是缓和了矛盾之外,其他的方面,根本就不曾朝着现代的发展方向看一眼。所以苏轼仍然觉着,王安石的变法只不过是在形式上追求新颖,但终究不是从根本上寻求出路。

    王安石看到苏轼的表情之后,就知道这家伙依旧不欣赏自己当年的举措。重生之后,王安石其实也看过很多评论自己当时变法行为的文章,的确也意识到了当年的不足之处,所以他对苏轼的不以为然也没有太多的意外和意见。

    说起来,王安石和三苏之间不是一读过节都没有。苏辙曾经在制科考试当中,说仁宗贪恋美色,但举出来的例子,却是街头巷尾谣传的东西。考试结束之后,很多人认为苏辙这是利用不实消息,沽取直名,主张不能录取这种人。王安石也是其中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