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大汉农牧9.5 (第2/3页)
古代记载尝试恢复井田制度。上辈子的时候,他是为数不多曾经亲身实践过的人,而这辈子,由于上辈子打出来的巨大名气,他顺利的找到了更多人来和他一起实践井田制的复活。
不过他们的工作进展,却并没有因为人多而取得迅速的进展。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之间对井田制的认同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一般认为,所谓的井田制,就是布局上“似井之字”的田地。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布局已经在“田”字上有所体现,依照古代人的记录事物非常简约的特色,不会在前面多加一个“井”字,但是古代的先贤们加上了,那么“井”这个字肯定是有别的意思。这种古代先贤没有错,有错的只能是后人学说的逻辑,统治了中国不知几千年,在他们重生之后,想不到竟然继续延续了下来。
就因为这方面的认识差异,汉朝社的郑玄和清朝社的金鹗大吵一架。周围的围观者也分成两派,互相攻击辩论着,最终整个井田制的试验田之上,只有张载一个人在忙着耕种。其他人都在忙着吵架。
站在这块试验田边上的苏轼,看到这一幕之后,仅仅是奉上了属于自己的一阵冷笑。可怜张子厚一片恢复井田制的雄心壮志,结果却成了引发两方口水战的导火索,也不知道张载现在的心里,究竟是怎样的感受。
出乎苏轼的预料,张载对于井田制的热爱还没有完全熄灭。苏轼本想趁着空挡过去和他交流一下,没想到竟然险些被他说服,和他一起去搞什么井田制的复辟大业。苏轼真的是很想问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在乎井田制呢。
张载对于苏轼的询问理都不理。他的心思几乎整个都沉浸在对井田制的美好向往之中。“只要我种下去的粮食有个好收成,就足够向主公们证明,我们可以恢复井田制,以后农场里的各块田地,就可以用井田制来耕作。”
苏轼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