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七章 大汉农牧9.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一七章 大汉农牧9.5 (第1/3页)

    即便是书呆子,即便是想着当官享乐的书呆子,也应该对生活的具体细节有所认识。经历过乌台诗案之后的苏轼,便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改进,相比起叫嚣着要恢复共同耕作的井田制,但却少有人真正实践的其它士大夫们,苏轼的选择就比较实在。

    秧马和龙骨水车的出现,在政治上没有多大意义,在学术上也没有让苏轼超过张载和二程,在农业上也没能让粮食的产量上升一个档次。他们的意义,简洁的让人抓狂,就是为了给操作者省些力气。

    苏轼的聪明才智,有很多都被用来偷懒。他喜欢用当时的预备役士兵当成家奴一样使唤,当王安石变法对此提出异议的时候,他很不高兴的上书说,没了厢兵之后的士大夫之家,凋弊太甚,厨传萧然,怎么看都像是岌岌可危的国家才会出现的景象,根本就不像是太平盛世该有的景象。

    在苏轼当人的世界观里,当时的北宋看来还没到生死存亡之秋,还是可以继续享乐的。但一次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世界观就被重塑了。从东坡旁边的雪屋,到当时并不受待见的猪肉新做法,苏轼开始注意那些细小的生活琐事。直到有一天,他的聪明才智不再是仅仅为了帮助自己偷懒,而是为了帮助别人一起偷懒的时候,他的人生才有了另一升次华。

    诸葛亮和爱丽斯离开之后不久,苏轼就顺利的复原了他当年鼓捣出来的秧马和龙骨水车。虽然这两样东西曾经消失于党争的浪潮之中,虽然这两样东西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甚至在这个农场里,他都知不道一块合适的地方去演示秧马的使用方法,但是他还是觉得,现在做的事情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至少,可以向某些一直鼓吹者要恢复古代制度的人,证明哪个方向的发展才是大势所趋。

    就在不远处的地方,号召要恢复井田制的北宋名儒之一张载,正在按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