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3/3页)
气把这本词典交到我手中却是明显的不客气。
词典的头一页夹着一个象牙书签。是我爸送我的。现在不见了。
我怒目而视正要难。他说:“在后面。昨晚我查了几个单词。”
“什么在后面?”
“你的书签。”
我生气不止为这个:“第一页呢?怎么没了?”
“撕了。”
“为什么?”
“你说呢?”
我扭头就走。
那本《永嘉郡志》并不厚。加上我在九通两个月训练出来的底子加上沥川想看的重点只有文化和地理我抽烟、喝茶、喝咖啡不眠不休地干了一个通宵到了第二天早上十点已经大致译完。字句不是很讲究但对错肯定没问题。我又花了三个小时润色然后见沥川的头像在net上显身一封ord文件从msn上传了过去。
一会儿弹出一条回信:“thanks.netbsp;a1sohaveahardcopy?”(谢谢不过我还需要一份打印件。)
我打字英文:“don’tyouhaveaprinterinyouroffice?”(难道你办公室里没有打印机吗?)
没回音不理我了。
过了半个小时床头的电话响了。
“安妮到我这里来一下!”
一阵小跑来到他的房间。这回他不在床上而是坐在轮椅里。手里拿着我译稿。他示意我坐我只好又坐在那个白沙上。前天的那块红色还留在原地朗朗在目。
“谢灵运是谁?”
“东晋大诗人。”
“东晋?”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应该不生疏吧。
“陶渊明你认不认得?”
“不大认得。”
“谢灵运和陶渊明是中国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创始人。”
“我问谢灵运你提陶渊明干什么?”
“他们都是东晋时期人。”
“东晋是什么时期?”
无语!郁闷!王沥川我真是高估了你的汉语水平!
我花了十五分钟跟这个人讲东晋的历史。
“现在你明白了?”
“明白了。”态度倒老实。“这么说谢灵运在温州――也就是那时的永嘉――呆过。”
“他是永嘉太守。”
“这句话pondandpoo1groring;gardeni11osverythebirdsthattheresing.就是他的千古名句?”
“嗯中文读做:‘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我看写得不怎么样。”他说“要不就是你没翻好。――你说说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句话究竟好在哪里?”
“谢灵远被贬永嘉心情不好整个冬天卧床不起。有一天他打开厚厚的窗帘看见窗外的池塘已长满了春草园子里柳树芽鸟的叫声也大不一样。整个冬季的心灰意懒于是一扫而空。”
看他听得不太懂我又用英文给他解释了一遍。
“你明白了没有?”
“意思我懂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句究竟好在哪里。”
“这句好就好在它用了倒装句。”我在心里检讨我不该译太多谢灵运的诗。谢灵运是温州的文化名人所有的方志都会提到他提到他的诗。可是我没有必要译那么多啊如果沥川把每句诗都像这样问我我非完蛋不可。现在我只好拿古代语法来为难他了。
“什么是倒装句?”
“dis1onet。这句的语法原本是‘池塘春草生园柳鸣禽变’。谓语‘生’跑到了主语‘春草’的前面这叫主谓倒装。在唐诗中倒装句的主要功能是要将意象从语法中孤立出来直接带给你视觉冲击。”
“嗯视觉冲击。――我喜欢这个词。”
看样子他还要问再问我就露底了。赶紧拦住:“这跟你的建筑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就不能听听顺便长长知识?”
我闭嘴。
“谢灵运姓谢你也姓谢你是不是和谢灵运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我没有好气“我爸说我们谢家是陈郡谢氏的一支和谢灵运同宗。”
“我爷爷说我们是琅琊的王氏。也是古老的大族。”
“所以唐诗里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的就是这两家人。我们的祖先以前就同住在金陵城外朱雀桥边乌衣巷里大家彼此都认识。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明白了吗?”
他老实地点头:“明白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安妮我现你的学问越来越深了。前天晚上你说的很多单词我从来没听说过。比如说什么是anetsis?”
“猕猴桃。”
“如果你说kiifruit也许我能明白得更快一些。”
“kii是新西兰的意思。而猕猴桃的原生地在中国千万年来就在这里土生土长。唐诗里都说‘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直到19o4年才由传教士传入新西兰。你爱叫它什么随你便总之我就不叫它kii。”
“嗯佩服。一直没现你这么爱国都爱到水果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川粉~~这名字很好听啊~~。听见大家有很多的讨论很多的猜测呵呵。我呢故事已经想好了所以肯定是按想好的来写。关于萧关和萧观。我有短期记忆丧失症哈写后头一个名字的时候没料到前头已经用过一次了。过几天我回头把前面的萧关改掉就好了。那个萧关又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