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二八 (第2/3页)
飞了?”
“小樊你净说笑,哪儿能呢?小昌子我可是这延定城里顶顶有名的掮客……”
这主儿还在眉飞色舞之际,樊隐岳已径自开步。
唱戏,是她到达延定城后的营生之道。初始在一家戏院打杂,有一回替一个患了急症的小角儿上场,唱了两句唱词,被班主看中,要她零零星星又替了几次,甚至还替到了大角儿头上,不免遭人排挤。身为班主好友的小昌子鼓吹她离开戏班,由他替她寻找唱活,打理多琐事,令她除了上台开唱不必理会其它。她应下,有言在先:不是每桩活都接都唱,不是每个场子都去。要接,便给她接些有分量的场子;要唱,就要唱到延定城所有达官贵人跟前,也不白枉做一回伶人。
小昌子满口应允,在在为了她高于群伶的唱功。虽说这延定城比不上中原各大城镇一般嗜戏成风,但在近几年羲国当政者对中化兴致日趋浓厚的导引之下,中原各式戏曲已然有在此扎根之势,中间大有可为。
樊隐岳的志向,当然不是成为一代名伶。
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她所想取的“沛公”之强悍之庞大,出她原有的想象。面对强敌,既然急取不能,欲不达,只得缓走缓进,步步为营。
处身三教九流,让她学会的第一桩事,便是如何收放自己身光芒,浑迹如常人。此刻的她,绾男子髻,穿男子衣装,是个面庞清秀的俊俏哥儿没错,但也仅止于此。伶人中,男生女相太过寻常,一旦敛尽高贵,装男子反比做女子更能入木三分。
――――――――――――――――――――――
南院大王府。
戏台上,一出柔婉凄美的《牡丹亭》唱罢,台下,头笼珍珠网,穿宝蓝长袍,配淡蓝马甲,披珍珠云肩的贵妇,早已哭透了不下十条帕子,边哭还边道:“……可怜,真是可怜……太可怜了,那两个孩子,太不易了……”
侍候在旁边的太妃院管事状似无所适所,忐忑地插了空儿,问:“太妃,对这戏班子的诸人是赏,还是罚?”
“罚?”太妃拭泪的手一顿,“好端端的,为何要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