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2章 信用货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52章 信用货币 (第3/3页)

补亏空。”

    “张大人。张部长诶。钱息不少了!”赵筠笑盈盈的把几个钱拿在手中。“百圆银币含银一两。当四贯钱、每贯七百七十文、便是三千零八十文。这个十圆紫铜币就是三百零八文。三百零八个铜钱。差不多一斤半重。咱这钱才一两。每枚足有二十倍的钱息。再看这一圆青铜币。当三十一个铜钱。重近二两四钱。一圆币重只五钱。也有四倍的钱息。底下的一角、一分币。是铁铸的。比铜更赚。”

    “哦。本官明白了!”张广甫积年做帐房的。经济头脑很不错。举一反三道:“而且民间用小额钱远多过大额的金银币。我汉国铸一个千圆金币。底下可以配着铸十个、百个铜铁币。如此一算。钱息也很不少了!”

    侯德富挠着脑袋。有点没弄明白。他别样事事精通。只在银钱上不太灵光。“方才诸位说纸币贬值不能通行。然而咱们这铜铁币也比实际的价值低上许多。外国如何肯接受呢?”

    侯德富再聪明。也受到时代的限制。近代国家的纸币之前。世界各国通行的货币。基本上都是贵金属等价币。金币就等于同重量的黄金。银币便是白银。铜币便是铜价。比如汉朝大部分时候允许私人铸钱在现代简直不可想象。其原因就是铜钱等价于铜。铸钱和直接买卖铜可以划等号。其间没什么利益。自然允许民间铸钱。宋朝更搞笑。钱铸的太多。以至于每贯钱。买不到同等重量的铜……

    于是人们的思维定式就是。货币价值就该等于同重的金属。侯德富自然不能跳出这个圈圈。

    “不会不会。”赵筠一本正经的背起楚风昨天给她的解释。“宋朝的会子。价值在不断的贬低。朝廷又不保证它能兑换到等价的铜钱。自然会在民间变成废纸。咱们的钱。底下的铜铁币是和上面的金银币挂了钩的。只要有十个紫铜币。就能兑一个银币。百个紫铜币。兑一个金币。这是永远不变的。外国人也许初时不理解。久了就会习惯使用的。

    铜铁钱的金属只是载体。不再是价值体现。它的价值。来源于它代表、并且能够自由兑换的金币和银币。这、这叫做……”

    昨天楚风说的很快。赵筠能把这一大段背下来就已是天纵奇才了。到最后一个词。终于卡了壳。她歪着脑袋。剪水长眸带着点迷离。秀气的眉头微蹙。清丽绝俗的容色叫侯德富一呆。赶紧转过头去。不敢细看。

    “叫信用货币。”楚风帮她揭开谜底。

    雨中。汉王府的花厅上。楚风听着稀沥沥的雨声。忽然童心大起。将“信用货币”在桌子上滚来滚去。又抛上抛下看它正面还是反面。

    你倒悠闲!人家这几日在民政部。恩威并施好不容易才站稳脚跟。就出了这一码事。你还全不放在心上!赵筠撅着嘴。能挂上个油瓶子。

    她面前的几案上。放着一份公文。封面上“请行中原礼法制度折子”。白纸黑字分外刺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