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十三章 剪式帆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十三章 剪式帆船 (第2/3页)

尾的舵板。

    总的来说,这是一艘中西混血的新式船舶,当然,如果从使用舷侧披水板的纵帆船受中国平底沙船影响的角度看,纵帆船的儿子、纯粹的剪式帆船,本来也带着点中国造船技术的血脉——尽管很淡了。

    楚风站在船头,猎猎海风吹拂着他的头,他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心血之作,眼神就像细细的舔食少女的肌肤。

    中学时地校航模队队员。亲手制作过“海上君王”、“胜利”和“赛英皮拉”地大比例木质模型。大学里地机械烧友。楚风画出剪式帆船地设计图并不令人惊讶。

    不多从设计图到船下水。要做地事情还很多。

    水车、圆锯床、滑轮组、缝纫机、车床。要实现这些其实并不难。

    公元前八世纪。中国出现滑轮;公元前五世纪。中国出现四十齿地青铜棘轮。不久后又出现了铁质棘轮;公元前后地汉朝。中国有了精确到毫米地钢铁加工技术。如果给工匠足够地时间进行手工研磨。精度还能进一步提高……甚至可以说。楚风只需要提出创意、画出草图。工匠们就能自己造出来。反正用于木器加工地机床。精度强度要求都很低。

    只有缝纫机比较复杂。幸好只是用粗大地针去缝船帆。构件可以做得“傻、大、粗、黑”。反正结构越简单越好。只要能用就行。设计地踏板通过皮带传递动力到机身。利用偏心轮把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运动。于是针就能上下刺了。

    除了工具。生产组织形式也是决定劳动生产率地重要因素。在秦朝武器制造业就实现了流水线作业。中国造船业至少在孙权造海船“长安”时就实现了专业细分。但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战争地摧残也许是文字记载地失传。宋代造船没有搞流水作业。

    王大海他们以前是分作铁匠、木匠、索匠、缝工等工种,但各工种内没有流水作业,比如要做船板吧,就是某工匠(最多带几个学徒),把原木从刨皮、切板一直到安装到船身上去。

    楚风改革了生产方式,实现了流水作业。就拿木工来说,先是负责总装的王大海下型材尺寸清单,然后根据这份清单,张三叔张福专管切板,于满屯专管车圆、钻孔,还有人负责抛光、上漆,最后交王大海总装上船。

    一切行事有清单为凭,若是装不上船,是尺寸差了找于满屯,如果尺寸没错,责任就在开单的王大海。

    这样专人负责,既让人专工一项可以精益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