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八一章,击破敌军第一道封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八一章,击破敌军第一道封锁 (第2/3页)

挥部,分布在城市的周围,为了阻止中国新军的继续前进,呀还在城市以西设置了三道防线。在城市里,也驻扎了四万的兵力,考虑到中**队罕见的战斗力,近卫大将还从其他地区调遣了两个师团,陆续地向山口城的周围进发,每一个师团为四万人,距离城市各二十到三十里,并且做好了工事和随时随地增援山口城的计划。分散布置兵力,是近卫大将的新主张,因为中国新军的空军实在太厉害了。

    战斗打响的那一天,是四月十九日,阴雨连天,地上湿滑,所以,中**队没有出动飞机和坦克,而是以步兵进行试探,最先出动的是日本新军,因为孙武的讨厌,只带了一个营,让他们去送死,日本新军每人配发一支步枪,三十发子弹,主要是试探日军的阵地位置和反应。然后是朝鲜军,一个团的朝鲜军步兵,加上一个团的骑兵,是中国新军的得力盟友,以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朝鲜军,已经今非昔比了。

    砰砰砰!

    日本守军开枪了。德国步枪虽然性能超群,射程的有效范围在五百米左右,最大的射程在八百米,可是,对付格外谨慎的日本新军,还是很困难的,日本新军只有一个营,而且,弹药不给太多,身体素质也不多好,可是,他们有的是狡猾。分成多路,向前哨探,一旦发现不对,就迅速地隐蔽起来,趴到地上,装出很专业的防御模样。

    三名日本新军士兵被打死,一个正中眉心,而那名过于暴露的日本守军,也被日本新军好几杆步枪同时命中。结果,那家伙当时就差一点儿象树叶儿一样飞了起来。

    “射击,射击!中国人来了!”第一道封锁线上的日军,有八千余人,其战术的特点是迟缓中**队的锋芒。战胜是不可能的,可是,绊脚石的作用还能起一点儿。

    日本人在增援下关失败以后,以十倍的兵力都拿不下中**队的两个团,最后被中国空军和三十辆坦克给炸得晕头转向,近卫大将和众军官们反复研究,总结经验,决定以严密的,密集的阵地战,来消耗中**队的实力。大将曾经自豪地说:“我们关西军有三十万人,如果每一个人都打死一名中**队,就可以将之完全消灭!”

    对于中国新军可能出动的数量,英国人进行了严密地推算,还从清廷那儿得到了基本地证实,帮助了日本军队。近卫大将估计,在日本的中国新军总数为三十万人。

    大将还有一点儿没有说明,日本大山岩元帅,已经正式下令,实行全国总动员,号召全体的日本人,统统地,都拿起武器来,同中国新军作战,誓死保卫伟大光荣的日本帝国,这里不提拿枪,是很有分寸的,日本的武器已经极为匮乏,别说先进武器,就是步枪,都不能够人手一支了。

    这种情况的造成,关键在于日本人太不争气,所有的德国和英国供应的武器,不是被中**队击坏,就是在战场上转入了中国新军的腰包,结果,两个帝国盟友真的泄气了,眼看日本再也难以辅助,干脆撒手不管。当然,是暂时的,后来,德国还是供应了十万支步枪,英国则供应了二十万支。

    造成近卫大将敢于在山口城和中**队顶牛的新原因是,恰好,德国武器运输到了日本!迅速编组的日本新师团,以德国步枪和日本自造的二十万质量很一般的步枪,武装起了三十万人,分为十个师团,正在向关西调集,天皇和大山岩政府都豁了出来,坚决要将中**队堵截住。而东京湾,横须贺一带的海道,则以越来越多的水雷封锁。

    近卫大将也没有别的选择,天皇和大山岩政府给他的防御地区,就是若狭湾,琵琶湖,伊势湾以西的地区,他若不能层层叠叠地设防来战斗,要和中**队决战的话,估计一个回合下来,他就成了光杆司令。对于中国新军的综合战斗力,他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一片村镇,四十余户人家,上百座房屋,成为日本两支军队战斗的主要地点,在村子的两面,对峙着两个日本营,一个是旧军,忠于日本政府,一个是新军,忠于中国新军,或者说暂时跟着中**队的旗帜干,本来,日本新军的士兵很不情愿打仗,毕竟是和自己人打,怎么和都有心理障碍,可是,枪声一响,眼看着日本守军的子弹往自己的身上直招呼,心气劲儿也就上来了,再也不提什么同胞血肉相连之类,干脆真刀实枪地干起来。

    “射击!射击!”

    朝鲜军官指挥着日本新军,对敌人开战,将那一片村镇的房屋打得劈里啪啦做响,日本守军在那里面,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