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东京善后 (第2/3页)
救中国的使者吗?”
天皇,前原,率领残余的日本政府高官,名流显要,财阀之类,步出了荒凉残废的青森城,左臂受伤了的前原大臣,勉强代替天皇,将其佩剑交给了白强。
那一天,按照法国驻清公使的说法,实在是庄严壮烈极了,三个中国新军的高级军官,一个个威严肃穆,他们专门制作了礼服,栗云龙穿的是仿欧洲的样式的大元帅服,其他两位也是,将星和勋章在他们的胸膛上闪闪光。
朝鲜军的统帅李完用兴高采烈地簇拥在中国新军的军长级别的将领里,感到十分荣幸,“啊,太幸福了,太美里,朝鲜国依靠中国新军,终于打败了东方的仇敌,以后,我们更要紧紧地团结在中国新军的周围,好好地服务,永远做他们的盟友。团结?这词汇儿陌生啊,我看还是跟随贴切些,朝鲜国跟随大清帝国几百年啦,大清就是俺的宗主国,这一点,俺算是看透了,也跟对了!”d
“可是,又有一点儿,我不明白,在英国和德国的援助之下,日本的军事势力明明已经占据了上风,其结果却会这样,实在是匪异所思啊。看来,中国新军的崛起,在军事指挥的艺术和智慧上,又给日本,也给我们世界各国,上了生动活泼的一课,今后,我们一定得好好研究下。”
十月一日,上午十点一分,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在东京湾内的东京城里再次上演。历史的风景没有定格在小小的青森,战场临时的投降,无法替代作为这次中日血腥战争的最高总结。中国新军的最高统帅栗云龙,端坐在日本皇宫最豪华最庄严的宫殿里,接受了日本政府官员的投降之礼。
中国新军的三巨头都到了。
十万中国新军主力,八万朝鲜盟军精锐,五万日本新军官兵,团团包围在东京城的东半,因为战火减小了一半的东京,自然是拥挤了许多,也因而丰富和沸腾了许多。
在城市滚滚的硝烟中,在呛人的战火气息中,在可怕的断壁残垣里,在庄严的军旗猎猎的风采里,一千名中国新军官兵,排成了两列整齐有序的队伍,将日本的投降队伍环了进来,其余部队,则分散在各处,有的拱卫在军官的后面,有的监视和监督着日军。有的在战火中搜索。天空中,直入云宵的烟尘渐渐消失不见,浩瀚的天湖里,湛蓝清澈,些微的云丝在来回飘逸,而十余架中国战机的矫健身影,不时地以品字小分队的阵势,一遍遍地犁过美丽的天空。
两名日本高官,十名日本将军,八名文职人员,将象征着日本政府,军队,其他各机构权利和威信的物件,一一呈上,由精神抖擞的中国礼兵接过,转交给栗云龙。
侥幸没有生命危险的日本政治中枢,最终低下了高贵的头,向中**队的现场指挥官白强司令员投降。
中国新军邀请了世界各列强的外交官来观礼,为了能够使他们在十月一日这一条都及时地赶上风景,甚至免费使用了飞机和军舰。在天津的世界各国的官员,无论英国,德国,法国,俄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奥匈,荷兰,比利时,奥斯曼突厥,等等等等,只要还是独立的国家,只要在天津一带有外交机构,都被邀请到了,甚至,就连非独立的亚洲某些国家,如在法国控制下的安南,在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都被邀请了政府人员,自然,朝鲜政府是中国新军的第一盟友国,得到的不仅仅是观礼的机遇,还有在主席台上一同接受日本投降的荣誉。
“我真不知道,这个身材很普通的中国人,怎么能够在那样庄严的会场上,保持着令人颤栗的威严,说老实话,我看见他时,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好象尘土一样,他既不是满清的皇帝,也不是内阁总理大臣,却有着帝王一样的风范,他的眼睛犀利如刀,傲慢而智慧,让人不敢仰望。”
“我们应该向中国新军学习很多,特别是在坦克战的战略和战术上,较真的说,日本的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