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阴险的计划 (第2/3页)
,陆军肯定能够轻松击败中国新军,虽然武器相差不多,但是,日本军人的素质和精神是一流的。
有了这样的家底和宏观判断,日本陆军才能够源源不断地动员和补充,并且向朝鲜直接进攻了。
在国内,日本动员了能够动员的绝大部分,当时,日本总人口44oo万。战时可动员2oo余万后备兵员,实际上有价值的是118万人左右,中日之间宣战初期,陆军总兵力约37.5万人,其中25万人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宣战后十天之内,日本就将后备力量动员起来,组成了四十个补充师团和若干旅团。日本建立了良好的国防后备体系,储备有建制完善的后备军官,平时经常化地训练集中,所以,动员的成效很好,仅仅在东京一带,就建立了两个师团。
当然,这些后备的师旅团的素质,比起常备军,要差上不少,而且,因为武器弹药不足,只能等待德国和英国的继续援助才能完好地装备,所以,他们使用上了正规军换装之前的武器。
日本的常备军有五个军,四个将用于朝鲜战场,作为和中国新军决战的主力,一个分散在日本国内,守卫最关键的城市和港口。要不是因为海参崴的失利,日本本来的战略计划是,将五个军全部投入到朝鲜战场。
现在,日本国内的后备师团,迅组建起了更大规模的编制,每四个师团为一部分,组建了对应于五个常备军的新军,即,第六军,第七军,第八军,第九军,第十军。每一个师团的兵力为三万,等同于中国新军,每一个军为十二万人。一面进行训练,一面等待着新式武器的运输,剩余的部队,则两个师团为一个编制,在聚居地区等待着新的命令,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支援对应的十个军。
基本上,日本的每一个常备军,十万人,新建军,十二万人,每一个军还有两个后备师团的补充,则前者为十六万人,后者为十八万人。
日本采用的是举国体制,动不动就端窝儿上,仅仅从这种数目字上,就给人触目惊心,狂风暴雨,铺天盖地的压迫。
基本上。现在的日本已经能够就地生产坦克,飞机,大炮等武器了。和三,四军相当,其他三个常备军的坦克数量也有四百辆上下的样子,各以一个师团为单位。五个军一共是两千辆。加上东京等要地和马关等港口的部队,全国能有三千辆。新建立的军也有坦克。数量自然少得多。
日本飞机的配置,基本上与中国新军同,每一个军有若干。配合作战。基本行,一个军能有一百三十架左右。编制级别上等同一个师团。
从釜山出,日本第三军沿着洛东江向西进,度并不快,基本上每天四十里,每前进到一个城镇,就开辟一带机场,这时,日本军队已经不在大规模地屠杀朝鲜人,而是逮捕和役使。在密阳城,往西直到金泉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