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章,最后通牒 (第2/3页)
,韩国君臣说什么都是开玩笑,只有伊藤的话才是最高标准。
“其实,满洲新军真的打过来,对我们来说,也不坏!”皇帝见皇后少有的紧张,为了缓和气氛,居然笑起来。
奉天密谈以后,韩国公使金允中带着随从大摇大摆地转回天津了,一路上,还受到了中国新军的严密保护,顺利地,安全地到达了天津的驻地。这期间,奉天城,天津的电报局,韩国的汉城之间,其实也带动了汉城和日本东京之间频繁的电报往来。几个地方的电报局人员轮流上岗值班,不敢有片刻地懈怠,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对方的反应回电接收和翻译。
栗云龙宣称,为了和韩国君臣能够有一个及时的,良好的沟通,建立常规的协作渠道,决定以龙飞中将为代表的外交团队,率先出使韩国,等一切商量好以后,再转为军事代表团和顾问团。
韩国方面明确拒绝,以高宗皇帝李熙的名义,要求中国新军暂时停止派遣外交团队,先在电报方式取得一定的沟通妥协以后再做具体的政治行动。皇帝答应,就中国新军提出的援助方式,韩国方面正在认真研究调查,看能否适应这一决定。
栗云龙在新的电文中,措辞严厉地训斥了韩国皇帝的抗拒态度,并向他表示,满洲新军是诚心诚意地要援助韩国的,如果韩国政府和朝廷不能体会中国新军的良苦用心,则中国新军不仅非常遗憾,还将以自己的方式来证明给韩国人看。
韩国皇帝吓坏了,闵皇后也吓坏了,谁知道,这个自己的方式意味着什么。
韩国的朝廷连连集会,商讨对策,满朝大臣,从总理大臣金柄植,军部大臣李根泽到普通的侍从文官,一个个战战兢兢,噤若寒蝉,都不敢轻易开口,惟恐一句话说错倒了血霉。一向深居简出,沉缅于酒色的高宗皇帝居然一脸严肃的坐在朝廷里商讨国家大事儿,叫所有的朝臣们都觉得新鲜,新鲜之余,更加紧张。
无论中国新军以哪一种方式进入韩国,对韩国的威胁来说,都是无法比拟的。
总理大臣金柄植说:“陛下,绝对不能答应清国人,”
学部大臣李完用,内部大臣李址镕,外部大臣重显旀持有同样意见,在他们看来,只要中国新军进入朝鲜半岛一步,大韩帝国的安居乐业美梦就灰飞烟灭了。咯完用说:“如果没有日本人的攻势,我们至今还在大清帝国的阴影下,现在中国新均等态度,就是他们重返我大韩帝国,恢复自己势力的第一步,我们绝对不能有半步的妥协,否则,退了一步就会有第二步。”
这时候,不管亲日派,亲清派,还是亲俄派,都形成了一个共识,绝对不能放中国新军进入半岛范围,一旦进入,将会后患无穷。
军部大臣李根泽担心,中国新军的势力之强,远非日本可比,他们会模拟当年日本人的举动,在控制和训练出一支新军以后,将带领这支军队控制汉城。在某些局势微妙的时候,可以一举突破宫廷的防护,歼灭皇宫的卫队,彻底将韩国消灭。他还举出壬午之乱时,清朝大将吴长庆将朝鲜大院君逮捕的故事,意思是要警告皇帝,不要重蹈其父的覆辙。更指出,韩国好不容易从满清帝国的阴影下解脱出来,千万不要再倒退回去。
外部大臣重显则认为,一旦中国新军进入了韩国,必将和日本军队生冲突,战乱之中,韩国有可能被彻底毁灭,因为数百年前,当日本关白,相当于丞相的丰臣秀吉派遣二十万大军侵入朝鲜以后,数年时间,竟然使朝鲜的人口损失过半。
闵皇后本是亲清派,主张利用清国力量对抗日本的控制威胁,这时也对满洲新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因为中国满洲新军对待韩国的态度之严厉狂妄,与日本同出一辙。叫她非常不安。
在韩国朝廷会议的当口,日本驻韩公使伊藤先生居然亲自拜访,打断了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