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章,黑河新战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四章,黑河新战略 (第3/3页)

个月里,已经有十三万的百姓死亡。

    也因为这些,加上历史的原因(日本侵入东北的甲午战争)东北地区的治安工作很混乱,许多土匪还在兴风作浪,扰乱地方,采用恶劣的方式,强抢,截道儿,绑票,偷袭,不仅侵犯那些富裕的家户,也侵害最普通的穷人,俄军失败以后,到处丢弃了许多的****,这成为土匪兴风作浪的另外一个诱因,掌握了大量武器的土匪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抢劫城市。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是一组数据。在三个月来,东北各地汇报向奉天为中心的行政机关的土匪伤害案件,有三千三百余起,其中,百姓被杀四千二百九十一人,受伤两千四百多人,财物损失八百万银元。另一个事件更加触目惊心,一股土匪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武装偷袭了吉林省的省会吉林城,破开东门,杀进了城中,抢劫财物,杀人放火,烧毁房屋三百多间,抢走妇女一百多人。城防司令。驻军的一个地方警备连前往平叛,反而被击败,伤亡过半。恰好吉林城的知府,清廷任命的胡某官员举轿回城,竟然被土匪包围格杀,将尸体抛弃在街头。引起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时,群情振奋,要求新军栗大帅回师剿匪。哈尔滨城更是混乱不堪,因为城池遭到了俄军的严重破坏,城墙倒塌,完全没有了防御力,结果,是农村和郊区的土匪横行霸道,肆意攻击。

    在农业方面,辽宁南部一带的重要粮食产区遭遇了今天的旱灾,严重减产,许多地方甚至绝收。夏季的庄稼收成不好,直接影响了新军的扩军备战,目前,新军的粮食储备已经减少到人均三百斤,不能支持到明年麦收。就是新军夏季里争取时间插的夏甘薯,也因为后期的干旱,很少收成。其实,新军的粮食供应,更多的是依靠俄军中的缴获,但是,大战已经结束,缴获不可能了,俄军战俘数十万人的粮食消耗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原来,全国各地向东北主动运输的粮食也是重要的来源,可是,最近一段时间,这个物资来源忽然中断了,情报显示,清朝廷开始在暗中执行一项针对东北的物资禁运政策,具体的执行人是天津驻扎的袁世凯和北京的负责人刚毅。军机大臣赵舒翘在两地间奔走往来。所有的物资都被扣押,西太后亲自颁命令,叮嘱两地的官员组成严密的封锁线,试图从经济上遏制住新军的展势头,实现对他们的控制。现在的清廷对待中国新军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弯儿,原来对俄罗斯灭亡国家的担心已经被新军势力膨胀,严重威胁清帝国皇权的心腹之患的焦虑所代替。清廷绝对在对俄谈判中,采取必要的缓和措施,将主要矛头针对新军。这些情报,在善于渗透和侦察的新军情报总局的系统侦察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工矿企业才开始起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上也非常粗制滥造,需要先进的精细的技术来指导。东北地区的经济非常不好,已经难以支持长期的战争了。

    在此等的前提下,栗云龙最终确定的战略是,缓取失地,能够以谈判的方式收复则收复,不能的话暂时不要,先稳住俄国,最关键的是要从俄国搜刮点儿赔款。急于收复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失地虽然很长面子,可是,会给清廷过于强悍,尾大不掉的忧虑,会过早地激化矛盾,引起内部争端甚至战争,也会更深地打击俄国,在面临日俄两国的军事夹击态势中,不要过于逼迫俄国还是需要的,中国新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日本,而且,日本当然是比俄国更具有危险性的国家,民风刁蛮凶残,军队善于苦战,是中国的头号敌人。适当减缓对俄国的压迫,也会减轻未来中日战争中中国新军的背后环境。

    从经济方面的考虑,是欧阳风参谋长提出来以电报的方式来的,让许多人为之震惊。他说,收复百十万平方公里的寒冷地带的领土,在经济上暂时无法开,反而是一项经济负担。他的话让栗云龙等人茅塞顿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