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四章, (第2/3页)
,态度友好,这些人都很愿意为新军工作,他们还义务地向更多的百姓宣传,毕竟是清朝政府名义上派遣来的黑龙江省将军,是王师,而且,刚打败了俄国人,对待百姓又这样好,使他们很感动。宣传部门干脆抽出一些百姓宣传员去号召附近百姓,要他们前来帮助新军看守战俘,整理物资。
一周之内,附近闻风而至的中国百姓达到了十万以上,其中六万人是来参加工作的。留守这一线的曹福田师团迅编组扩大了部队,专门组织看守军两万,运输军两万,其他工作团体上万,号称是军,其实是严密的民夫组织而已。
这些人的到来,使新军的后续工作有了活力,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给提前出的新军主力战队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支持。
这些百姓,在曹福田师团的引导下,将所有的战区沟壑平整,恢复原貌,酌情建立了数十个大型的安葬场,将俄军的尸体收集寻找掩埋起来,建立了三个大型的烈士陵园,将三万多中国新军的烈士遗体安放其中,有些战士还能够根据衣服上的标志查出姓名,部队,有些则只剩下了破碎的肢体,只能草草安葬。每一个战士都建立了自己的小墓碑,密密麻麻地修筑工作一直持续到三个月以后。
附近建立了庞大的战俘看管所,栅栏式样的简易建筑外围,包裹着里面的平房结构,过程中既有俄国战俘,也有中国百姓参加,对待那些战俘,中**队很温和,也很严厉,虽然不**,可是,绝对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反抗逃窜行为。
曹福田师团长还执行军长颁布的另一项任务,建设当地示范样板。既然周围地区被战火损坏,百姓又很稀少,建立规模不等的农场就有可能,也可以就地转化战俘的能量,使之成为可以利用的劳动者而不是坐享其成的监狱版洋大爷。
夏天,六月中,时间还不晚,曹福田师团立即到附近的百姓家去购买玉米种子,还动百姓们奉献,当然不是政治献金,而是奉献金点子,他们开始点播夏玉米,骑兵运输甘薯藤插苗,甚至播种晚谷物。周围地区数十里的地域上,建立了数十个新开辟的农场错落在居民的私家土地间。
战役中先后毁灭的农田,村庄,只要没有人来的,新军都负责管理起来。
他们做得很粗糙,万事开头难。可是,劳动力是不缺乏的,这就辛苦了国际主义精神大扬的俄罗斯人了。
曹师团一直在这里待了四个月,然后才开拔到哈尔滨整顿补充,不过,这一带的农场一直延续了下来,成为建设满洲的一个样板。再以后,曹福田成为中国新军的农业部负责人,先从黑龙江的黑土地上开,把这一带建设成为中国新军稳固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基地,他成为中国农业的一个标志象征,也充分地论证了,义和团绝对不是那种混混们组成的乱民,而是中国最富有建设性,最顽强最智慧的一部分民族精英。所有对义和团的污蔑之词,都是那帮子吃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