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六十五章,踩着弹坑前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六十五章,踩着弹坑前进 (第2/3页)

开始进攻,一改夜袭的习惯,使疲于奔命,夜里高度警惕紧张的俄军再次意料不到。

    坦克兵出身的栗云龙对大炮和突击力量的认识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大炮,这种重火力的使用得当,可以在根本上改变许多胜负时刻。在真实的日俄战争中,第三次动对旅顺西线海岸线上的制高点,2o3高地的进攻中,日本的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善于使用炮兵部队,代替了焦头烂额的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统管了调整的方案,迅攻下了高地,也决定了胜负的命运。测试文字水印4。

    当时的炮兵还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大炮的及时调整,对前线变化的敏锐要求难以作出准确的回应,一来是通信问题,二来是大炮的质量问题。所以,中**队将大炮集中使用,往前推进,将俄军的重要防御工事牢牢地锁定。在进攻的主要阵地正面,大炮已经设定了打击的地段,纵深,以及火力与步兵前进的配合方式。

    毫无投机取巧的可能性,正面主力决战要的是双方官兵的士气,勇敢精神,指挥官的决心,艺术,能力,准备的周密程度,很关键的还有,他的思想观念。测试文字水印7。

    以现代的开阔眼界和思维,去对付百年前腐朽没落的沙皇俄国的贵族指挥官,双方的差别,岂能是一个代沟所能了得?

    康得拉钦科不愧为俄军中最擅长防守的将军,他已经从两道防线的失败中回过神来,再也不敢轻易地蔑视中**队了,甚至,他这几天来,对不断给他抛着媚眼儿的几个女报务兵都没有理睬一下,不是他不想上,而是责任心在。测试文字水印5。

    俄军的防线做了一系列的调整,三万多人的步兵,骑兵,炮兵及其他工兵和附属部队都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前线的战壕挖得更深了,雕堡修得更多,更坚实,机枪阵地也搞得更加密集,形成了交叉火力,纵深火力,不留下任何一个火力打击的死角儿。

    到了最后,将军在巡视的时候,已经意气风,豪情壮志,认为自己的防线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了。

    “清国人敢来的话,一定让他们头破血流,有来无回!”

    俄军的武器弹药全部从仓库里提出来,摆到了第一线,在将军看来,如果战役失利,这些武器就没有任何价值了,还不是给中国人做了战利品?与其这样,还不如都拿出来晒晒全部浪费掉。测试文字水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