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十一章,第三条道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四十一章,第三条道路 (第3/3页)

可能使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革命大战争演变成为一场内战,清廷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一定拼命动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虽然它已经极其**了,但是,雄厚的势力绝对不可小视。

    栗云龙本来是支持第二条道路的,可是,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第三条道路。

    在议论之中,坦克营的主官荣美尔甚至开玩笑说,还是找到中国党吧,当时大家都笑了。因为这时候的中国党领导人还在幼年甚至童年时代,后来震撼了世界的伟人那年才七岁,还拖着鼻涕。知识界的精英人物陈先生还是少年儿童。也就是说,一切都不现实。

    政委同意龙飞的建议,认为把政权先还给清朝政府,支持它对全国的统治,打着它的旗帜来作战的话,将能得到它的承认或者支持,虽然它的力量有限,也不可能指望它能有多少支持。让它来恢复了全国的秩序建立民族联合力量再说,因为,稳定才是硬道理,不管怎样昏暗的统一王朝都比军阀割据混战好一些,中国真实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儿,北洋军阀时期,中国的混乱和屈辱比清廷时代要大得多,人民更加痛苦。作为一个过度策略,它可以被考虑。在民族危机的时代,它也是朋友。

    政委的话得到了很多义和团老兵的支持,他们兴高采烈地跳起来,他们绝对不反对清朝皇帝,甚至对西太后也是举双手赞成,因为是老佛爷让他们从乡下来到京城天津的,张德成就说:“师长,咱大清的皇帝老佛爷真是好人啊,刚才你们说的什么话我听得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一条,要是你们不要老佛爷的话,我绝对不肯。”

    曹福田也道:“还是政委的话合乎情理,咱是大清朝的兵,大清朝的民,刚才谁说什么孙中山,他是谁?长什么模样?一个小老百姓?才三十四岁的年轻人?你们是推选他当皇帝?那不是造反吗?如果真的要造反,你们造去,我绝对不干。我可不想被株连九族!更不想当乱臣贼子。”

    马鸿溪也拍着胸膛说:“我生是大清朝的人,死是大清朝的鬼,当年我们甘军老帅在河州起兵做乱,给左宗棠大帅招安了,大清朝对我等有再造之恩,极为宽容和蔼。我绝对不会再反叛的。”

    令人费解的是,前义和团领们几乎一致要求尊重清朝皇帝和老太后,他们根本不知道。西太后在出北京城时,已经翻然悔悟,下令清朝官军对义和团痛剿了。

    栗云龙很机敏地同意了第三条道路,反正,坦克团的老部队的战斗力也不是无限的,不是级的,将会有很多的困难,比如说,坦克的燃料问题,攻占北京以后,他们惊奇地现,联军所控制的地区,只有很少一些汽油和柴油。而且,他们主要是应用于做饭,得不到燃料油补充的坦克部队面临着深重的危机。而这时的中国新军,步兵成为主力,要设法控制步兵队伍,取得他们的忠诚,必须重视清廷的问题。

    会议很快就确定了方案,栗云龙以北京城人民独立师师长的名义,写了一封信,派人向陕西方向渗透,希望能和清廷取得联系,又派出人员向山东省渗透,希望能和那里建制完整,非常有战斗力的清军袁世凯部取得联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