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十一章,第三条道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十一章,第三条道路 (第2/3页)

东等地清朝的官军取得联系呢?这些军队和中国新军的关系如何处理?还有,中国新军是独立成立一个政权还是暂时依附于清廷?

    部队召开了最高会议,商量着怎样解决目前遭遇的天大问题。

    段大鹏团长建议找到孙中山的革命党人,把政权交给他们处理,“既然中国将来的走向就是共和国,是革命,为什么我们还要犹豫呢?孙中山先生出生于一八六六年,今年三十四岁,也不太小了,而且,六年前就组织了兴中会,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担任我们的领导者,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欧阳参谋长表示反对:“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国只能走集体主义的历程,然后再放开管制,实行自由经济,因为,无论苏联式的斯大林体制还是**时代的体制,都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面,三十年代的苏联迅成为工业化国家,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重工业的基础,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所以,传统的社会主义阶段必须经历,我们还是坚持,不要和孙中山先生以及他的政党生联系,我们直接建立新中国,我们的军队就叫解放军,因为有生活经验,我们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将会减少许多的弯路。”

    龙飞说:“根据情报显示,我们的敌人很强大,这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战争了,因为我们取得了暂时胜利,联军遭受了重大挫折,所以,他们除了派遣特工进行颠覆破坏以外,还大规模地派出了远征军队,将来,我们面临的敌人可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我们的对手很多很多,所以,我建议还是低调些,最好和清廷联合起来作战。”

    这样,中国新军面前已经摆出了三条道路,一是资本主义革命,或者说民主联合政府。二是独立的军政府,三是依附于清廷,打着清朝旗帜的地方军。

    大家对这样的问题热烈议论,各抒己见,栗云龙向来是大大咧咧的脾气,所以,各军官对他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反正这也是个新课题,涉及到每一个人利益。不管怎样说,每一个道路都有一些利弊,比如说第一个,如果将孙中山先生找出来担任最高领袖,他能否胜任?因为这时候的他,一没有军队,二没有威望,仅仅是一个反*政*府的小武装头目,还在国外流浪。清廷驻英国领事设计逮捕了他,要不是他的英国老师的大力营救,也许他就完了。他还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呢。当然,好处是,他的三民主义(这时还没提炼出来)如果真的做下来,还是比较符合实际需要的。

    照着欧阳参谋长的说法,直接打出独立的旗帜,建立新中国和人民解放军,好处是,可以振奋精神,军心民气,明确目标,用崭新的前景号召人民,赢得人们的支持,因为坦克等先进武器,使这支部队显得格外不同,老百姓们对他们是崇拜景仰的。尤其是北京城的老百姓们,已经无条件地支持了。

    不过,也有很多的疑问。全国的老百姓们都能迅地跟上形势吗?一旦搞另外的山头政府,势必和清廷等军事势力形成严重的对立,有可能激化同他们的矛盾,甚至会促使清廷对外投降,重演太平天国时期清朝与侵略军联合镇压革命的悲剧。那样,就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