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一章 仗义执言 山村巨变 (第2/3页)
那些年轻人根本就受不了山里的苦,坚持最长时间的也不过是半年,最短的,三天就跑掉了”谭越说的这都是实话,除了那四位出自本地的民办教师,根本就没人能够坚持下来,可是,即便是民办教师,现在也逐渐坚持不下去子
“按照上级规定,民办教师已经裁撤,下边人给一刀切,根本就不顾实际情况,到现在,那四位老师,已经一年多没领到工资了能坚持到现在,凭的就是人家的责任心呀我听说,这四位老师家里,已经快三年都没买过肉了部〖〗记,不能让好人伤透了心呀”谭越诚恳的说道
部涛动容了,本来,民办教师的工资就很微薄,人家能坚持,何尝不是一股责任的力量在支撑,可他们这些当官的是怎么做的?竟然一道政令,就稀里糊涂的把人家给抛弃了
“以前倒是有过转正指标,而且我还听说,五六年前有过一次民办教师考试”当时的赵世芬老师的成绩相当不错,能排到前十几名的样子,可明明转正指标有富余,就因为赵世芬老师上面没有关系,就生生的卡掉了据赵老师说,当时的借口,竟然是赵老师龄可明明有不少比赵老师年岁还要大的老师也转正了”
谭越说的赵世芬,是距离缦头沟五里地的赵家砬子人”从小就有很高的学习天分,只是因为家里困难”才没有完成学业,只上到了高二就辘学了,辘学之痛让赵世芬对村里孩子们的教育很热衷,在村里人找上门之后,就很痛快的答应了,做了一名民办教师,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
在这十几年中,她领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却每天都要爬十几里的山路去教”十几年下来,身子也拖垮了,一身的毛病,谁料想,十几年的艰辛,迎来的络果竟然是被裁撤被毫不留情的抛弃了
“赵老师有一手很高明的刺绣手艺”前些年我姐姐办绣品厂的时候,她的一个亲戚也劝过她改行,以她的水平,只要参与了绣品厂接活儿,肯定能过上比现在强百倍的日子甚至于”当时赵老师的那位亲戚都跟我姐说好了的,虽然赵老师不在当时的招工范围,但因为情况特殊”我姐也答应了会给她派活儿,但这位赵老师是怎么做的?只做了一个月就因为时间上顾不过来不做了因为她每天都要爬十几里的山路”还要照顾家里,根本就腾不出时间来可即便是那样,她一个月中,利用那么点可怜的时间却完成了八张绣品而且质量相当高,记得当时给她的人工费就是四百多元比她两个月的工资都要高”
谭越说道这里的时候,神情已经十分jī动,谭越不知道,这样的傻子,如今整个〖中〗国还有多少?还能有多少?而这些傻子们,又能有多少没有被抛弃?当时谭越在问赵老师为什么那么傻的时候,赵老师回答的很淳朴:“乡里乡亲的,我不忍心看着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却因为没有老师,只好去放羊,去挖野菜而且,村里的乡亲对我真的太好了我坐月子的时候“…………三奶奶把她攒了一个月的鸡蛋都给我送来了而三***孙子小石头正好八岁了,正应该背上包上学,我不忍心扔下孩子们不管”
就一个不忍心,就让她支撑了十几年,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坚持了一年多
谭越的话,在部涛来说可能闻所未闻,不管真假,部〖〗记的神sè非常震惊,这就够了,谭越不管他〖真〗实的看法和态度,有自己这番话放在这里,他部大〖〗记就得重视,就得解决
“得知这些情况后,我和我一个朋友,把身上所有的现金都给了这四位老师,不多,只有几千块钱,可拿到这些钱之后,您猜这四位老师是怎么想的么?他们想的是,应该买一批教科了,因为孩子们用的还走过去留下来的呢破烂不说,还因为这些年教育改草”有很多的地方都改动过了,几位老师,也只好在老课本上修修改改的再不进课本,教学大纲都没法子对照完成呀”
谭越想起了赵老师那本课本了,在页当中,还夹杂着不少的纸张,那些纸张上,是老师用工整的自己抄下来的内容,那些,都是的变动看着那本比普通课本厚了一倍的教科,谭越只感到可悲为这个民族和国家可悲国家是真没钱么?义务教育,难道单单指的是适龄儿童,有义务完成九年时间的学习?
部涛离开了,他万万没想到来到谭家之后,听到的竟然是谭越的牢sāo,不过,谭越的牢sāo给他的触动还是挺大的,他也知道,谭越不是那种愤世嫉俗的xìng情,不是那种见死不救的,要不然,也不会发动这场展示会了
“小越,你和小铮给那位赵老师留下了多少钱?”卢云和谭国红都是当过老师的,只是他们在市内当老师,工资虽然也不多,但肯定比他们那些农村的同事好过很多谭越对赵老师难处的叙述,让老两口十分关心,部涛走后,卢云当即问道
“我俩当时身上也没带多少现金”我和小铮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