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第2/3页)
用,对国民zhèng fǔ、五院及其辖属一切机构均具指挥监督之权,而无任何法律依据。为了适应“剿共”和内战的需要,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先后在南昌、北平、广州、武汉、西安、chóng qìng、西昌、成都等地设置行营,作为派出机构,另外又在全国各地设立若干绥靖区,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当地军政、经济及社会、文教活动。一九三六年六月一rì,广东、广西当局以“抗rì救国”名义反蒋。七月二十五rì,蒋介石为分化两广,特派李宗仁为军委会常务委员。九月六rì,免去李宗仁军委会常务委员职,调其任广西绥靖主任,任命白崇禧为军委会常务委员。十二月十二rì,西安事变发生,国民党zhōng yāng执行委员会决定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增至五至七人.并加推何应钦、朱培德、唐生智、陈绍宽为该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会议由副委员长冯玉祥及常务委员负责;指挥与调动军队由常务委员、军政部长何应钦负责。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七rì常务委员朱培德死。五月六rì,军委会又增加徐永昌、陈调元为常务委员。
抗rì战争时期的时候,一九三七年七月七rì,侵华rì军在卢沟桥肇事,全面抗战爆发。
此后,军事委员会成为中国战时最高领导机构,是事实上的战时zhèng fǔ。八月二十七rì,国民党zhōng yāng常务委员会授权蒋介石组织大本营,行使陆海空最高统帅权,并对党政统一指挥。
但蒋介石以国民zhèng fǔ并未正式对rì宣战,“不必另设名目,即以军事委员会主持战事可也”。因此,zhōng yāng常务委员会乃于九月十七rì第五十一次会议中决议: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使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权。并授权蒋介石对党政统一指挥。在军事委员会内取消常务委员制而改行幕僚长制度,设立参谋总长襄助委员长指导军委会所设备部、会、厅并处理一切业务;以副参谋总长辅助参谋总长处理一切业务。
在委员长之下,除设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之外,另有秘书长、副秘书长备一人。并设第一部,掌军令;第二部,掌政略:第三部,掌国防工业;第四部,掌国民经济;第五部,掌国际宣传:第六部。掌民众组训。另有管理部、后方勤务部、卫生勤务部、jǐng卫执行部、秘书厅、侍从室等。随后又相继设立军法执行总监部和农产、工矿、贸易三个调整委员会。同年十一月十六rì,国民党中常会第五十九次会议通过非常时期党政军机构整调及人员疏散办法,决定将zhōng yāng党部之组织、宣传、训练三部暂归军事委员会指挥:第二部取消,其职掌与总动员有关系者,归zhōng yāng宣传部办理:第五部取消,其职掌归zhōng yāng宣传部办理;第六部以zhōng yāng组织、训练两部并人之。一九三七年底,国民zhèng fǔ和军事委员会迁到武汉办公。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第四十二次会议决议通过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国民zhèng fǔ为战时统辖全**民作战便利起见,特设军事委员会,直隶于国民zhèng fǔ。同时又对所辖机构作了调整:zhōng yāng党部脱离军事委员会而重归于党的系统:第三、第四部合并于经济部及其它有关各部;参谋本部与第一部合并为军令部;第六部与政训部合并为政治部:训练总监部改为军训部。同年二月,又将军事委员会内有关行政附属机关归行政院系统:农产、工矿两调整委员会与资源委员会改隶经济部:农产调整委员会和粮食运销局归并于经济部之农本局;贸易调整委员会、对外贸易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委员长chóng qìng行营管辖之禁烟督察处,改隶财政部;农产、工矿、贸易三个调整委员会所设之运输联合办事处改隶交通部;禁烟委员会改归内政部。经此次调整,军事委员会由无所不包的组织,逐渐偏重于军事方面。同年十月下旬,武汉、广州相继失守。十一月,蒋介石在衡山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抗战进入第二期。此后,军事委员会的组织又有扩充。除前述各单位外,增加战地党政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后方勤务部,及海军司令部、抚恤委员会等机构。
一九三八年一月,军委会取消副委员长、常务委员制。同月十五rì,任命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程潜、陈绍宽、李济深为委员,下设政治部,由陈诚任部长,周恩来任副部长,所属第三厅掌管宣传工作,厅长由郭沫若担任……同年十二月八rì,任命宋哲元为委员。
一九四零年四月四rì,宋哲元病故。一九四二年三月三rì任熊式辉、四月二十五rì任卫立煌、六月十七rì任万福麟为委员。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太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