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混混章节) (第3/3页)
团经重迫击炮、加农炮,对准“-”号山头猛轰,整个山头的敌工事被炮火覆盖,敌人被迫龟缩在碉堡和构筑坚固的山洞里。二十分钟后,炮火猛然停止,未等敌人反应过来,山头前沿枪声、杀声大作,我突袭队迅速抢占山头工事,用机枪和火焰喷shè器封锁住敌碉堡和山洞进出口。我军很快占领了七号山头,一个中队rì军全部被歼。
腹部山头被我攻占后,前面几个山头的敌人急忙用炮火支援七号山头,敌火力点被暴露出来。李鸿抓住时机,全团分头出击,七号山头的突袭连则配合进行夹击,一rì之内连夺敌四个山头。其余山头的敌军但求自保,一一被击破。不数rì,“鬼门关”就被我军敲开,一一四团遂进入野人山。
在野人山,敌人把哨卡设在大树上,把据点修在山崖上。我军尖兵发现后,即用火焰喷shè器或火箭筒一一拔除,敌人浑身着火,发出凄厉的惨叫,从空中坠入林中或谷底。如遇敌设在密林中的坚定防御工事或碉堡,则先用各种火炮进行猛shè,把周围的森林炸得枝叶尽秃,使rì军阵地完全暴露出来,再用火箭筒、喷火器、机枪和手榴弹猛shè、猛打,直至把敌工事和碉堡完全摧毁。
李鸿还抽调一批有文化的学生兵,展开宣传鼓动工作,在林中树干上,山崖石壁上,写上各种鼓动口号:“野人山,我们回来了!”打回祖国去,祖国在召唤我们!”
就这样,前面一边打仗,后面一边开路,隆隆的炮声和沉重的开山机声交织在一起。一块土地一滴血,一寸公路一滴汗,在血与汗的交相流淌中,中印公路在这荒无人迹的原始森林中,一寸一寸地从印度向祖国延伸!
李鸿率领一一四团的健儿,历经月余,打通野人山后,与敌第十八师团对峙于胡康河谷,曾多次打退敌军的攻击和袭扰。坚持半年后,因过度的疲劳,官兵体质下降,伤亡增多。孙立人乃调陈呜人一一二团接替防务,将一一四团撇下来休整。
一九四三年十月下旬,雨季刚过,中国驻印军即向缅北大举反攻。与rì军对峙已久的一一二团,率先由防守转入进攻,一举夺取新平洋。十月三十一rì,分兵进攻胡康河谷的重镇一一于邦。
胡康河谷为一窄长盆地,两边山高林密,中间河流纵横,地形复杂,有“绝地”之称。
由于盟军指挥部对敌情判断的失误,导致攻入于邦的一一二团李克已营陷于五倍于己的敌军重围,虽奋战月余,终不能破。十二月下旬,一一四团奉命增援李营。李鸿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经过七昼夜苦战,敌伤亡一千五百余人,敌五十五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大队长营尾少佐等敌酋毙命,李克己营得以解围。于邦之战的胜利,宣告了敌十八师团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
当于邦之战胜利在握之时,李鸿奉命从右翼迂回抢占孟阳河。孟阳河为大奈河南岸的一个支流,在胡康河谷中段,溪流交错,密林掩映,全长二十英里。占领孟阳河,既可北挖大柏家,又可南叩孟关。这一仗,将决定敌人在胡康河谷的命运。当先遣部队李威亮连到达孟阳河岸时,敌十八师团一个联队已先我军两天到达时岸。他们以逸待劳,乘我立足未稳之时向我军发起猛攻。李连长沉着应战,一面抢修工事,一面奋勇反击,不仅使我军阵地岿然不动,而且还击毙了rì军大队长宇生少佐。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二rì,李鸿带着于邦胜利之余威,率领一一四团赶到孟阳河前线,与敌进行阵地争夺战,战斗成胶着状态,相峙不下。李鸿见敌工事坚固,防守严密,炮火威力强大,为减少我军伤亡,争取时间,乃当机立断,改变强攻战术,组织突击分队,从敌人阵地的结合部锲入,向纵深穿插渗透,将敌分割包围。敌我混战在一起,敌人强大的炮火失去威力。在左翼的胡道生营与敌发生激战的时候,李卓或率领第2营从右翼开辟新路。当胡营与李营在左右两翼苦战的时候,彭克立营长又奉命来接替胡营的防务。这支劲旅来到后,战斗更趋激烈。鼓营长决意一股劲将敌人歼灭,令褚幼平连长带兵猛攻正面,蒋又新连长迂回敌后左右翼。敌三面受包围,弹尽粮绝,水源也被我军封锁。没有吃,没有喝,逼得敌人在阵地里不断用无线电乞援。在加紧对敌进行包围、封锁的同时,李鸿又开展政治攻势,向敌阵地散发大批传单,力图动摇敌人军心,促其投降。二月九rì凌晨,李鸿下令发起总攻。一rì之内,全歼敌于孟阳河畔,毙敌少佐以下官兵六百余人。
二月二十一rì,一一四团又与一一三团合击并占领大柏家。胡康河谷战役结束后,我军便向孟拱河谷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