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五行真经残篇 (第2/3页)
绰有余。
此功法里讲道,五行并不是简单的金、木、水、火和土,这五种物质。先五行是动态的,“行”者动也,反应的是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寅卯木生;巳午火生;辰丑土生;申酉金生;亥子水生”,清晨木气最旺,正午火气最盛,傍晚土气最足,夜晚金气最锐,深夜水气最浓。不但一天内如此,一年四季也如此。
同样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也带有五行属性,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身上的经脉也有五行属性,但并不等于该经脉就是单一的五行专用通道。
《五行真经残篇》里的理论与中国古代的五行理论是想通的,但是句句珠玑,隐晦深奥,繁琐复杂,寓意深远,就像一门广博的哲学,凌云领悟起来,虽然没有理念上的冲突,却只能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
如果这时有人这样问凌云:“这篇真经你弄明白了吗?”,他一定会羞怯地回答道:“差不多都明白了”
大声问:“差不多到底是多少呀?”,他一定会恼羞成怒道:“差不多就是完全不明白,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懂,还要问这问那的。明白就是明白,差不多就是差不多嘛。”
虽然领悟起来有困难,但是,真正运用却是另一幅好光景。也许,在玄妙幻境里,凌云身体得到翻天覆地的改造;或是得到上天的祝愿,不知走了什么好运。
当凌云按部就班,试着运起这门功法,灵力在神识的指引下,于体内的各个部位,居然勉强按真经上的方式运转起来。
灵力在身体内部形成几个大的区域,和许多小的区域,每一个区域之间,灵力又相互连通。仿佛身体是一个浩瀚的宇宙,里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星系,按照各自的规律自行运转,但冥冥之中,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