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预料 (第2/3页)
得很有道理,从目前宋金双方的形势来看,金国绝对没有可能主动来进攻大宋的。但又不敢轻视杨炎的话,因此目光看向杨炎,显然是想听一听他的解释。
果然见杨炎摇了摇头,道:“几位相公刚才所说,都是事实,如果换做别人,那怕是由完颜雍当政,金国也不会主动进攻我大宋,但现在的金主是完颜长之,他一定会力排众议,发军南侵。”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都有些糊图了,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当政不会发兵,而换了完颜长之,就一定会发兵进攻呢?
杨炎进一步解释道:“完颜长之是武将出身,而且本身就可算是当世名将,因此一定会对自己的用兵能力有相当的自信,那怕是暂时处于劣势之中,他也一定会相信靠自己的能力,能够以弱胜强。()去年蒙古曾以三路大军迸攻金国,而完颜长之亲率一支精锐人马,深入草原,直捣蒙古的主营地,尽量未能偷袭得手,但还是迫使蒙古退军。这也足以说明,完颜长之用兵,善于出奇制胜。当年李世民虎牢之战,敢以三千人马,独抗窦建德十万大军,在此之前,又有谁敢有如此胆大的行为,”
虎牢之战,是唐太宗李世民军事生涯之中的得意之作。
当时唐军正在攻打洛阳的郑王王世充,十余万大军围困洛阳,但洛阳城池坚固,郑军顽强坚守,唐军攻城数月不下。而这时河北的夏王窦建德起大军十余万,兵取虎牢,赶来救援王世充,唐军正是到了兵法上说的“久困于城下,师老兵疲,必蹶上将军”的时候。因此大唐上下,包括唐营的诸将都认为不该与窦建徳交战,暂时撤军。只有李世民力排众议,亲率三千玄甲铁骑,拒守虎牢关,结果大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就连窦建德也在此战中被擒,等李世民回军之时,洛阳的王世充见大势己去,也开城受降。
此役李世民一战降二王,不仅成就了大唐江山的基业,也成为后世的兵家津津乐道,不断砎究的著名战例。
但公平的来说,在这一战之前,唐军确实不具备与夏军决战的实力,因此李世民这一战有很大的冒险成份。但李世民自十八岁起兵反隨,大小百余战,几乎无一败绩,是当时最出色的名将,正是对自巳用兵能力的自信,才使李世民敢于冒险,以弱胜强,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从军人出身,在称帝之前,就是当世名将这一点上来看,完颜长之确实与李世民有一些相似之处,那么在这个时候,完颜长之逆势而上,发大军来进攻大宋,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众臣也都有些相信杨炎的话了。
杨炎接着又道:“西夏之战,金国虽然拆兵二十余万,但金国的军队数量一直比大宋为多,因此不能过于夸大了这场败仗对金国的影响。而且自从南征之后,金国一直都在休生养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