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为性命三清分家 (第2/3页)
打转。再然后就又停在了一开始地地方。又和虚空自言自语了几句。接着就转身懊恼地往回走了。女娲是想了又想。也是暗暗称奇。所以也没等玄都走上多远。就堵在玄都面前。化了一座虚影。问起了事情地缘由。而等女娲听完事情地经过之后。女娲更是惊得呆了。
要知道。想要瞒过一个圣人地圆神本就是除了同样地圣人之外就几乎是绝无可能地事情。更何况这次地事情不但轻而易举地骗过了自己地圆神。而且还能让一个小小地金仙看见呢?
女娲很是确定这绝对是张野做的好事,但让她惊讶的却是张野的境界――就凭这件小事已经足以证明,自己那个不是圣人的大哥却是已经胜过圣人太多,但奇就奇在为什么玉京山上所有的人,甚至连大哥自己都说他不是圣人呢?
女娲有了这样的念头,心神就有些恍惚了,但她到底还是人族的圣母,最后也免不了提点玄都几句。而且对于张野不带自己下山也多少有些怨气,就故意和张野唱了反调。
当时女娲就气呼呼的对玄都道:“自强不息哪里会是那样解释的?难道为了所谓的自强就不能接受别人的帮助了么?你们圣师好像也从不曾告诉你说自强起来就是与世隔绝般的一个人过日子吧?再说了,既然要拜师,当然就要拜一个好师傅。想当初去了紫霄宫的多是准圣不错,但其他的人也不是不想去,而是法力不够,入不得混沌。别人不说,就是我那接引和准提师弟那个时候不也就是大罗金仙的修为么?”
玄都听了女娲的开解,心下这才清晰了过来。而且对于不明身份的老头和堂堂人族圣母,玄都理所当然的更是愿意相信女娲的话。于是玄都就又转了一个头,这才二次爬上了玉虚峰来。
事情如此离奇,让三清等人听的是如此如醉,老子更是不知道该安慰玄都好,还是先可怜可怜自己。认下了这位货真价实的徒弟之后,老子只好又一次开了香堂,重新带着玄都拜了鸿钧,但轮到自己的时候却是有些后怕。只是草草了事。
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春秋战国,庄子出世,满满一本的《南华经》中就总是强调“礼,实之宾也”地道理了。三清他们都是怕了,也是想的清楚。犯不着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一个不小心毁了自己,不拜就不拜好了。
而且更深层的却是三清也是有些未雨绸缪的打算:既然无忧道人能来第一次,谁又敢保证会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呢?
果然,接下来地零零碎碎的几千年里又有不少人找上了门。老子是吃亏吃大了。也就打死不再收第二个徒弟。所以很多人也就只好拜在了原始座下。
原始立的是阐教,而能承担这个教义的人不但要心思灵活,还要口齿伶俐。所以不说巫族之人不会来找他,就算真的来了也不适合。妖族地倒是有些满足这些条件,可大多数又灵活的过了头。因此也就为原始所不喜。到了最后,也就是新生的人族最是合适了。
这些年中,原始一共收了十二个徒弟,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阐教十二金仙,分别是:九仙山桃园洞广成子。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狭龙山飞云洞惧留孙,乾圆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崆峒山圆阳洞灵宝师,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九功山白鹤洞普贤真人,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
还有一位南极仙翁却是当年也曾在紫霄宫中听过道的人物。只是因为资质不行,这些年左思右想之下也就入了阐教。成了教内一个长老似地人物,十二金仙见之也多以“老师”称呼。
虽然阐教在这短短地几千年里壮大了许多,但三清都是晓得,这几乎是原始拿命换过来的啊!几乎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