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第四十三章 诸葛亮的决断 (第3/3页)
财产都没有浪费,所追求的也都能得到满足。可以从从容容,高坐在大堂之上,吟诗读书,不亦乐乎。
可是那天夫君酒醉后立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决心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还不到十天,就累得不成样子,身体差点给累垮了,书也没看见去多少,本来想要拜访的名士也都没有时间去拜访,结果一件事情也没有做成。并不是夫君没有能力,不如那些个奴婢们聪明,而是因为您不了解这分工的意义。
所以古人说过:‘坐在那里探讨国家大事的,被称为三公;站起来执行三公决策的人,被称为士大夫。’邴吉不过问街上死人,却忧虑牛儿发喘(见注释),陈平不知道全国粮食出入的数目和价格,却说:‘自有负责人。’就是因为他们都深刻地了解分工的精义,才能够辅佐君王创立下不朽伟业。
如今,夫君负责整个益州的军政大事,却还像过去那样亲自核算校对文书账目,整天汗流浃背,忙得连你我夫妻敦伦的时间都没有,岂不是过度辛苦?而且夫君您现在膝下无子,百官都没有日后的依仗,这生孩子的事情应该比这些繁琐的事情要更重要吧?”
诸葛亮被黄月英成功说服,以后就将这些琐事交给了专业人员,自己也有些空闲,多陪陪黄月英,最后终于有了孩子,起名叫做诸葛瞻。在蒋琬等老臣子看来,这就是以后的少主,大家纷纷上表称贺。
(注:邴吉是西汉廷尉监,在昭帝时曾任大将军长史,宣帝地位后升为丞相。他有一次外出,正好在街上遇到了百姓群殴,死伤甚多,但是邴吉却不管不问,他的行政秘书(那时候叫掾史)特别觉得奇怪,却不敢发问。后来邴吉继续前行,看见一个人在追赶一头牛,那头牛气喘吁吁,邴吉这次却停住了车马,让随员骑马过去问那人:“你追牛走了几里了?”秘书更觉得邴吉好像有些本末倒置,居然不问百姓斗殴的事情,却问这追牛的小事,很不恰当,就讥讽进谏。
邴吉对他说道:“老百姓争斗,互相砍伤,那是长安令、京兆尹职责中应当禁止、防备和追捕的事情。我作为丞相,只要对他们年终奏请皇帝及时赏罚就可以了,不必亲自过问这些打架斗殴的小事。而现在正当是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如果那牛每走多远就因为暑热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如果不引起重视,万一因为气候问题而导致全国百姓受到伤害,那可就麻烦了,需要及时防治,所以我才问牛不问人。”
他的这番话后来流传开来,大家都心悦臣服,觉得这才是丞相应该做的事。)
诸葛亮这次出征,仍以法正为军师将军,以傅彤为先锋官、以程畿为辎重官,带领三万大军星夜赶往汉昌。很快,他们就来到了巴西一带,与张翼、卓膺的残部在宕渠顺利会师。
诸葛亮对他们大加封赏,表彰他们临危不惧、奋力突围的壮举,并在巴西设立陈式的衣冠冢,为其招魂。广大士兵纷纷受到鼓舞,决心与曹军决一死战,于是诸葛亮派人向曹军送去挑战书,邀请他们到这宕渠进行决战。
诸葛亮有三万大军,可是张颌这边也不是软柿子,在这段时间里,张颌一方面组织灾民展开生产自救,不要全部依靠南郑的救济;一方面招收青壮百姓进入新兵营训练,还从南郑调来五千兵丁,使得汉昌这边的曹军达到了万人规模。
张颌又在临近汉昌的山谷口设立关隘,多多储备箭矢、滚石,并从后方紧急送来大黄弩、投石机等重型器械,一时间,关隘固若金汤。有这样的地势做依托,张颌才不会傻乎乎去平原与诸葛亮的大军对抗呢,他还派人做了一个木盒,派遣快马献于诸葛亮。
两日后,诸葛亮统帅全军,向张颌所部发起进攻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