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第五十四章 再定巴中 (第2/3页)
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这也就是五斗米教为何在汉中处处开花的原因。张鲁还在思想上武装该教,以《道德经》为该教的主要经典,为便于向其徒宣讲《道德经》,乃为之作注,名《老子想尔注》。
他提出“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认为“道精”“分之与万物,万物精共一本”;主张君臣民皆须“顺道意,知道真”,“行诫守道”。又认为,“生”是“道之别体”,道人“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只有“奉道诫”,将“积善成功”和“积精成神”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不死成仙。
他主张“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指出如此一来,“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悉如信道。皆仙寿矣”。还抨击儒家五经“半入邪”,“大伪不可用”;反对淫祀,认为“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祷祠”;对宣扬“圣人天所挺生,必有表”,“仙自有骨,非行所臻”的《河》《雒》纬徒“忠孝至诚感天”、通过修行自臻“仙寿”的观点。
因此他尤其重视道徒的自身修养,倡导诚信,有病则忏悔己过。相传他又创涂炭斋等斋醮仪式。可以说,张鲁的做法虽然有些个封建迷信的糟粕掺杂,但是却也有可以称道的地方。
远在晋阳的郑玄就为此特意写来书信,邀请张鲁前去商议。张鲁虽然拒绝了郑玄的提议,但是他还是心动不已,将五斗米教的各种规章制度及自己对天地的思索写了下来,足足有百余卷,派遣专人送到曹军之中。
曹铄看出张鲁已经心动,只不过为了自己以后的好归宿,所以苦苦强撑而已。不过曹铄并没有对张鲁随便许愿,相反,他加紧了对巴中的渗透。在使者们的工作下,八月初,巴中真人部落酋帅朴胡、杜蒦、任约主动率部归顺。曹铄将巴郡一分为三。以朴胡为巴东太守、杜蒦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
张鲁失去了巴中少数部族的拥护,也就没有了与曹军继续抗争的底气,但是他还不能够投降,因为张卫聚集了万余兵马,挡住了张鲁投降的道路。
其实张卫对曹军很不服气,所以他希望能够堂堂正正地与曹军大战一场;再说了,张卫很清楚张鲁的想法,如果现在降了,他这个曹军的手下败将、这个曾经指挥士兵屠杀过曹军万余人的罪魁祸,很可能就会被曹军正法。只有在战场上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当张鲁投降后。他张卫才能够幸免于难,并得到曹军的欣赏。
此时曹军军粮将尽,曹铄准备引军后退至南郑,停止对巴中的攻击,让朴胡、杜蒦、任约等人维持对巴中的统治。等到军粮运上来以后,再作计较。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