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3/3页)
,你看两汉那些有作为的皇帝,有几个是年幼时安乐的?汉高祖亭长出身,算是社会下层,汉文帝幼时活在吕后专权的阴影下,步步小心,处处谨慎,战战兢兢,唯恐被人抓住把柄。汉景帝虽是储君,但窦太后偏爱梁王,他这个储君必须足够优秀,才能压服众议。汉武帝本非太子,未曾养于东宫,七岁时太子刘荣被废,他才被立为储君,临朝之后,又需要与权倾朝野的窦氏家族斗法,还要小心处理和太皇太后之间的关系,也可说是临渊履薄,不敢稍有懈怠。由此可见,汉初五代君主,成功的四代都是在年幼时便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中挣扎求存,这也就磨练了他们能力,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坚定了他们的心念。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我承认,你说的的确有道理。”孙琳颇有些无奈的说道:“那你有什么好的主意吗?难不成,还要给孩子们找些麻烦不成?”孙琳是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但绝不是个溺爱孩子的母亲,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这个道理他也很明白,所以对于刘宇刚才的话,她本身很认可,不过她却没有什么好的主意来解决这个问题,毕竟他们夫妻现在的势力的确是如日中天,只要不出意外,日后一统天下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种家庭背景,孩子或多或少的都会染上些富贵病吧。
“具体的办法,我也还没有想好。”刘宇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过思路确实是有一些。有些部分恐怕要等到把汉献帝赶回洛阳,整个雍凉地区被我们收入囊中,而且各处边境都安定无事之后,才能细细准备实施,不过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搬家”“搬家?”孙琳就是一怔,刚才还谈着教育,这一会儿的功夫怎么就扯到搬家上面去了?看着孙琳迷惑的表情,刘宇笑笑解释道:“你应该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为了能让儿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孟母接连两次更换了住所,最后孟子终于成器。可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环境包括饮食起居,也包括左邻右舍,像咱们现在的情况,孩子就在王府这么一个小圈子里成长,以后就算是到了学东西的年龄,也不过是找上两个伴读而已,这样的环境,并不利于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养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总是要在旁人身上汲取优点和上进的动力的”
“那你的意思是咱们搬出王府?”孙琳有些明白刘宇的意思了,但还是感到十分的意外。刘宇点头道:“不光是要搬出王府,我还要创造出一个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吃苦耐劳品行的大环境当然,就像刚才说的,这个至少要等到咱们的势力巩固,后方平稳,并且经营长安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才能实施。”“那你可要好好计划一下了。”孙琳笑着说道:“就现在这个王府,还有很多人觉得与咱们的身份不相符呢前两天户部还有工部的一些人就上书认为这个府邸是董卓旧居,所主不详,非贤德居所,特请在长安城新觅一处地方,重新起建王府,以慰天下臣民之望呢”
“哼,贤德?我看他们是闲得”刘宇一听这事儿就冒火,董卓这个宅子在他看来就已经够豪华气派了,那些个妄图拍马逢迎以上位的人竟然还想让自己盖上一座更豪华的王府,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是什么?“琳琳,这都是谁上的书,我怎么没印象?”刘宇忍不住问道。孙琳笑答道:“我知道你看这样的奏章肯定着急上火,所以我便做主给他们打了回去,后面又加了些斥责的话,让他们多用点心去干正事,别整日里琢磨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嗯,”刘宇满意的点点头:“就该好好的骂他们一顿,不但要斥责,还要惩罚。他们不是没事吗,就让工部那些人在明年开春前到雍州各地兴修水利去春节将近,雍州新入我军,归顺各郡县的陈年旧账急需处理,让户部的那些人都出去,到下面去,好好的把帐给我算清楚,算明白,过年之前,我就要看到结果”孙琳忍笑肃声道:“臣谨遵主公谕旨”
刘宇也被孙琳的语调给逗乐了,站起身拉这孙琳道:“这些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便是,再过不久,咱们就又要各自出征,今日折腾了一天,你也乏了,赶紧回房,好好休息,等养好了精神,才能好好修理北边还有西边的那些人”
说到出征,孙琳好像突然想到什么,向刘宇问道:“你光说西边和北边,**离开长安也有段时日,不知道东边徐州那边,现在成了什么样子了。”刘宇愣了愣,思忖片刻道:“云封当时走的是水路,从黄河一路东去,日夜不停,这个时候,差不多也该到了徐州了,至于他能在那边掀起多大的浪头,就要等暗部他们那些人将情报传回了”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