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阴平之战 (第2/3页)
乌合之众的民兵能够对抗的!
不过这次曹操的第一脚算是提到了一块儿不大不小的铁板上!曹军先锋大将夏侯,那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素来以勇猛著称,他带着五万先锋大军气势汹汹的想着徐州腹的猛扑而来,阴平县是通往徐州治所必经之路上的第一座县城,但夏侯丝毫没有把它放在心里,一座小小的县城而已。还不是手到擒来!夏侯甚至认为自己大军一到,这阴平小县肯定说不定就会当即开城投降的!曹操在兴师之前,曾经说过,要把整个徐州的人都杀戮干净,但夏侯可不认为曹操真的想要这么做。如果把徐州的人都杀没了,那提供兵员还有粮草?!像那种狠话在很大的程度上算是一种威胁而已,谁也不可能对这样的话太过较真,夏侯已经在心中打定主意,只要这个县城的人识时务,一看到自己大军的烟尘便马上献城投降的话,那自己就可以做主。放他们一条生路!
可夏侯万万没有想到,这阴平小县中的徐州军队,不但在看到他先锋大军旌旗的时候没有开门,就是等到他的大军屯兵城下。阴平也没有哪怕一丝一毫开城投降的打算。这让夏侯心中极为不舒服,但他的心中还是想到:看来徐州也不是没有有骨气。有血性的人,主公的恐吓似乎并没有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夏侯并不是一个嗜杀的将领,虽然在他的手上已经沾满了许多人的鲜血,但杀人是一回事,喜欢杀人又是另外一回事,夏侯不喜欢杀人,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所以在大军屯扎完毕之后,他并没有马上率众攻城,而是派了一个传令兵,带着令旗跑到阴平城下去喊话,本来夏侯想让那个传令兵喊得话,大体意思是只要你们这些人能够开城投降,那么本将军可以保你们不死!人都是怕死的,所以夏侯相信,只要这话传到城中,城里的那些军民百姓们肯定会马上丧失斗志,乖乖的向自己投降的,毕竟现在自己这边占据着但很可惜,夏侯的想法很好,而且他的这个想法如果能够付诸实施的话,说不定阴平城的士气真的会被他给瓦解掉,乱世的老百姓所想的只是能够活下来而已,至于说谁来统治他们,他们却并不是很放在心上,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不管统治者换成了谁,老百姓都一样要缴纳高额的税款,还要忍受繁重的徭役压迫,所以,如果曹操并不想要他们的性命的话,阴平城的百姓是不介意让自己的这个城池改姓曹的。
吴宣很会琢磨人的心思,曹军的那个传令兵刚刚来到城边,他就已经大致的猜到了夏侯想要干什么,他也清楚,阴平的百姓只是暂时被自己鼓动起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出现让他们丧失斗志的事情,吴宣是徐州的军人,军人和百姓们不同的的方就是军人要对自己所效忠的势力绝对忠诚。老百姓可以轻易的改变自己的归属,但军人不可以。吴宣从曹豹那里得到的军令是严守阴平门户,所以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完成这个命令。
夏侯想要瓦解阴平城中的军心、民心,吴宣当然不能让他如愿,所以那个传令兵来到城边,刚刚张开嘴,还没有说出一句话,就被吴宣一箭射中咽喉,双目圆睁得掉落马下,大概他在临死之前还在想:“不是两军相争,不斩来都没有说啊!”这个小兵的不甘,吴宣自然是不屑于去理会了,两军交战,哪有不死人的!看着自己身边的人向自己投来的惊讶的目光,吴宣解释道:“曹操为人狡诈,两军交战之时,不派兵攻城,反而遣人来叫喊,这其中必有奸谋,如今是我等生死关头。容不得有一丝大意,现在就当作拿这个曹兵来祭旗好了!”
人都已经被他给射死了,他身边的那些手下还有民兵还能再说什么呢?反正刚才那个传令兵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所以阴平城的百姓们并不知道自己本来还有机会留得一条性命的,可惜,这个机会已经随着吴宣的一箭射出而付诸流水。如果说夏侯刚到城下的时候的反应是惊讶的话。那么他现在的反应无疑就是愤怒了。自己好心好意的派出使者。想要留下这满城百姓的性命,可换来的竟然是对方悍然射杀使者的行为,夏侯就是再不喜欢杀人,也忍不住火气上涌,眼中更是杀气凛然,既然这些人这么不识抬举,夏侯也不再客气,令旗一挥。曹军终于开始攻城
阴平县中的武器虽然不多,但作为守城利器的弓箭数目却不少,这倒也没有什么可值得奇怪的,徐州派往这一带的兵马从一开始打得就是坚守城池的主意,既然要坚守城的物品,那当然是不会少带了。到底带了多少弓箭,具体的数目吴宣也不是十分的清楚,但至少在五万支以上,不过能够在城头上进行弓箭射击的人却只有一千人,弓箭不是刀枪,只要是个人。就算胡乱挥舞一通,在人群中也能砍中一两个,一个能够射中敌人的弓箭手,是要经过严格而长期的训练的。而那些箭无虚发的神箭手,更是要有出众的天赋才行。
阴平县中的守备兵马名义上有一万多。但真的曾经接受过正规弓箭训练的,也就是那五百正规军,还有城中的一些以射猎为生的猎户。这一千弓箭手被安排到城墙的各处进行警戒,当曹军的兵马攻上来的时候,密密麻麻的箭雨便倾泻到他们的头上。说是密密麻麻,但一千弓箭手,在面对一万多人的攻击的时候,他们尽全力发射的弓箭还是有些不够看。一轮齐射过后,被弓箭射死射伤的曹军数目竟然只有区区的五六百人。一千支箭,竟然只能杀伤五六百人,这一方面是因为阴平的弓箭手的本事的确不怎么样,而另一方面则是曹军高超的战斗素养的作用。
不得不承认,曹操手下的于禁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练兵奇才,尽管在原本的历史上,于禁在败于蜀军之后选择了投降,但他在曹操嫡系部队建军贡献,是谁都无法抹杀的,可以说,没有于禁,曹操就不会有日后的辉煌,因为曹操手下那支数次力挽狂澜的青州兵,就是于禁一手训练出来的。在练兵的能力上,高顺能够训练出像陷阵营那样无坚不摧的铁军,但陷阵营却只能有三千人。刘宇曾经想让高顺训练出一万陷阵营的兵马,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一万人马当中,有一多半的人无法达到原来的陷阵营的战斗水平,所以刘宇才不得不放弃扩建陷阵营的计划。
和高顺不同,于禁所训练出来的兵马也许没有陷阵营那样出众的攻击力,但他所能够训练的兵士更多,青州军第一次成军,数目就达到惊人的三万多人,后来更是增加到十万左右。如果同样数目的青州兵和陷阵营的兵马遭遇,那么最终能够取胜的肯定是陷阵营,如果青州兵的数目增加到两倍,那么陷阵营即便能取胜,最终也肯定是以惨胜收场,而当青州兵的数目超过陷阵营三倍的时候,等待陷阵营的将会是失败,当然,青州兵的胜利也只是惨胜而已。
因此从对比的角度来说的话,于禁的练兵能力比起高顺还要更胜一筹。训练人员的水平上的差距,到了战场上就直接反映为双方部队之间战斗素质上的差距。在面对弓箭袭击的时候,发动进攻的曹军的前进路线还有手中的盾牌躲过了大多数的袭击,而经过这第一波弓箭袭击之后,曹军的步兵又再次向阴平的城墙逼近了很多。
如果被步兵逼近到城墙死角的话,那么弓箭的作用就会被极大的削弱,所以吴宣立刻组织城头上的弓箭手再次进行射击,同时将其他的步兵也都集中到城头的垛口处,准备对付曹军的云梯以及紧接下来的短兵相接。
第二次弓箭射击同样没有给予曹军足够的伤害,而曹军的云梯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城墙之下,弓箭受到射程的制约,所能发挥的杀伤力在减弱。同时也出现了射击死角,已经经历过战火锤炼的曹军非常熟练的挑选了能够最大程度规避弓箭袭击的的方作为突入点,架起了登城云梯,一队队的曹军步兵开始顺着云梯向城头攀爬。
云梯能够在冷兵器时代成为主要的工程配备,而且数千年的哦没有被替代或者是淘汰,这除了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以外。更是因为在面对高大的城墙的时候。云梯所起到的作用是难以被取代的。在后世的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很多的攻城场面,在那些场景之中,攻城一方的人一般都是比较惨的,常常会被守城一方从云梯上给砸下来,或者是干脆就被对方将云梯给推倒,但是在实际的战斗中,形式往往简单。
首先就是弓箭手。守城一方的弓箭手在对方逼近到城墙之下的时候,因为城头上城墙厚度的问题,需要将身子探出一大部分,才能继续进行有效射击,可这种射击的准确度也就随之下降了。而对于攻城一方来说。距离的拉近使得他们的弓箭手有了用武之的,尤其是到了城下的时候,攻城一方的弓箭手能够在云梯旁边对云梯以及云梯上的步兵进行掩护,守城部队的人要向下射箭或者投掷石块的时候,必然要将身子从城墙后面探出来,这个时候就是守在城下的弓箭手们进行阻击的最好时机,所以在一些数据中所显示的攻城一方与守城一方的伤亡比例在二比一左右的说法。其实是建立在攻守双方的战斗经验以及战斗能力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之下的,但这种情况显然不适合于阴平的这次攻防。
曹军的弓箭手还有步兵都具有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攀爬城墙,以及对攻城行动进行掩护方面做得都十分的老到。可守城的阴平兵马的表现可就差得多了,射箭精度低。石块投掷准确度差,在应对云梯搭设的时候行动不灵活,这些都使得阴平守军逐渐的陷入了劣势的位。看到越来越多的曹军士兵爬到城头上,守将吴宣的脸色也是越来越阴沉,他没有想到,自己这此的不堪一击,这么快就被曹军压制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