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九十二章 各有打算 (第1/3页)
三国之男才女貌第九十二章各有打算
平心而论,刘协打从心眼里不想满足刘宇的这个要求,其实刘宇自己也并没有将话说明白,他只是说希望刘协能够奖赏一下他手下的那帮所谓的大汉的忠臣而已。如果刘协故意装傻,赏给这些人一些金银珠宝的话,那刘宇在朝堂上也不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映,至少在表面上不会。但刘协第一个就刨除了这个可笑的想法,的确,刘宇可能不会在表面上露出什么不满的神色或者动静,可在内心中,刘宇一定会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将直接决定刘协日后的命运。
在董卓的淫威之下生活了这么多年,刘协的年龄虽然小,但对一些事情看的还是十分的清楚的,他知道如何取舍,如何选择才能保证自己的的位还有性命不受到侵害,诚然,刘宇并不是像董卓那样残酷暴虐的人,但谁又能够保证他真的能够心胸宽大到能够不计较自己面子的程度呢?“算了,干脆就满足刘宇的这个要求吧!”再三权衡之后,刘协最终还是无奈的在心中暗自想到,他也看开了,反正自从他老子汉灵帝当皇帝的时候开始,这大汉朝的官员就已经变得不值钱了,既然能够用足够的金钱买到自己满意的官职,那么用官职来做封赏又有什么不行呢!
心中为这个想法开了一个头,刘协就越来越觉得用官职择。毕竟现在长安的府库中并没有多少钱粮,当初虽然在董卓的家中抄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但问题是,王允将这些宝贝接手之后,有很大的一部分并没有当时就送入府库之中。而是被他自己留了下来。当然,以王允的为人,他到还不至于贪污这些从董卓那里得来的财物,但即便如此,这些资财如今也已经被用的一干二净,董卓当政这些年。对大汉朝廷所造成的危害实在是太大。面对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汉王朝,王允也只好硬着头皮先用钱粮去补窟窿,结果拆补一番之后,数量巨大的钱财很快就消耗殆尽,而且接着就发生了李的叛乱,吕布的一次征伐,就耗去了长安府库中所有的钱粮!
所以如今汉献帝这个九五之尊的手中实在是拿不出太多的东西来犒劳功臣和军队了,说句实话。如果现在真的有一百万贯在刘协面前放着的话,他肯定是第一时间自己收起来,而不是用这些钱来奖赏别人。客观情况如此,刘协也没有任何的办法,相比之下。用那些官职来奖赏功臣就要好得多。官职这种东西,说穿了也不过就是皇帝圣旨上的一句话而已,官职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显得有价值,关键是要看发放官职的政府或者朝廷的实力如何。
比如说文景之治时期,汉时期、又或者东汉前面的几位皇帝当政的时期,那些官员的职位都是千金难求。但此时汉献帝手中的朝廷,实权几乎难以超过长安范围,那些各的的诸侯们已经逐渐的习惯将朝廷当做一个摆设,在这种情况下的大汉官职。不管是虚衔也好,实职也罢。都不过是个空空的名号而已,比如说掌管天下农事的大司农,如今都已经无法得到天下田亩以及各的州郡一年产值的数据,而管理礼乐祭祀的太常连祭祀所用的钟鼓器乐都凑不齐。
一句话,汉献帝时期的官职实在是不值钱!而如今这些官职却能够代替金钱,成为赏赐功臣的赏物,不管从那个角度来看,这对于眼下已经快要揭不开锅的大汉朝廷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划得来的买卖!“不就是几个小小的官职嘛!封出去就封出去了,反正也不用耗费朝廷一文钱!”汉献帝的心意慢慢的坚决起来,他决定满足刘宇的这个要求。
当然,汉献帝对于刘宇索要官职的这个举动后面的含义也是心知肚明,刘宇之所以会对这些并没有多大用处的官职感兴趣,其实还是为了能够控制长安的朝廷!如今的官职虽然说不值钱,但那毕竟是个名分,有些时候,尤其是在处理朝政的时候,这个名分就是一个资格,一个可以对朝政进行赞同或者反对的资格。在朝堂上,并不是皇帝一言堂,也许在大汉鼎盛的时候,皇帝的权力能够高度集中,但在乱世的时候,皇帝其实很难再将天下的大权独揽于一身,也不要说天下的大权,就是朝堂上制定的那些政策,皇帝也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的资格。其实用民主这个词能够更好的反映这个时代的朝廷格局,汉献帝只能够就大多数朝臣都同意的政策进行取舍,而刘宇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提出了要为自己的手下加官进爵的要求,毕竟朝堂上刘宇一方的人多,而且官职品阶高的话,对于朝廷的各种事项他就有了更多的发言权,甚至说一些他所提出的政策能够很轻松的通过正当的朝堂审议而获得通过!这也就相当于刘宇自己独揽了整个朝廷的最高权力!
不得不说,刘宇的这个算计很高明,他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朝廷的最高决策权,别人也无法说出什么,因为在程序上,在形式上,他的这种大权独揽都是披着合法的外衣的。董卓的时候虽然也同样能够得到最高的政治话语权,但他的那种话语权是通过极端暴力的形式才获得的,也正因为如此,他董卓的每一项措施才都那么的不得人心。
老百姓们对政治其实也并不了解,他们认为一个人所制定的政策是不是正确,一方面是看这个政策对他们是不是有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看这个政策的出台是不是合法,如果这个政策是某一个人独断专行制定出来的,那老百姓的怒火就只会针对那个制定政策的人,而如果这个政策是经过所有朝臣的廷议之后最终决定下来的,那么老百姓就算觉得这个政策对自己没有好处,他们也不会去埋怨某个具体的人。他们只会在心里埋怨朝廷,埋怨当政的皇帝!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能够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满意的,只要是人制定的政策,就会有疏漏,所以独裁者永远不会受百姓爱戴。
刘宇耍了一个小小的手段,让自己独揽大权的行为披上了一层民主的外衣。这就能够成功的避开因为实行某些政策而导致的丧失民心的结果。刘宇的这个算盘。从汉献帝到黄琬这些人都能够看的很清楚,但问题就在于,他们无法否决刘宇的这个提案。刘协是因为实在没钱,而黄琬则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去阻止这件事情发生。
说到底,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刘宇和他手下的臣僚们在大汉社稷危机的时候将局面扭转了过来。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对于这种大功勋,就算是黄琬他们也不可能单靠自己的一张嘴就能够抹杀,有了功勋就必须要进行奖励,否则有功不奖的话。日后还有谁愿为大汉朝立功呢?!对有功人员行赏是皇帝的职责,这和通过政策不一样,赏赐本身就是一种政策,至于说要赏些什么东西,那就是要皇帝自行决断的事情了。
对于朝廷财政的窘境,黄琬自己也很清楚,毕竟他身为大汉三公之一。必须要对朝廷的现实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可以,另外,当初王允用董卓的钱到处去补窟窿的时候,黄琬也是参与到其中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钱是通过他的手转出去的,所以黄琬知道。朝廷根本就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奖励那些为朝廷出生入死的益州将士。即然这样,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也只有封官这么一条路了。黄琬从心里已经确定刘宇索要官职的这件事肯定能够获得成功,他只是在惊讶刘宇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政治手段!“也许是他身边有能人相助吧!”看着刘宇身后的郭嘉、陈群等人,黄琬心中暗暗想到,尽管益州的这些臣僚看起来还很年轻,但从他们的眼神中,黄琬就能够清晰的看到那种超于常人的智慧还有精明,有这样一帮杰出的臣僚从旁协助刘宇,刘宇就算是个庸才也足以做出一番事业了!
当黄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也许想从政治上压倒刘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人智短,二人智长,自己就算是在政治上的经恐怕真的交起手来,也不会是这么多青年才俊的对手吧!第一次,黄琬对于战胜刘宇,取得最高政治权利这件事情开始变得没有自信起来。但这种心虚的感觉很快就被黄琬从内心中排除出去,对方即使再出色,也不过是一群刚进朝廷的雏鸟,经验上的差距,并不是只依靠才能就能够弥补过来的!黄琬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他最终还是决定不放弃对最高权力的争夺!刘宇的这个封赏的要求虽然能够通过,但自己也要掺和一下!
不管黄琬心中怎么想,汉献帝是已经决定要按照刘宇的要求,加封给益州的臣僚们更高的官职了,至于说刘宇会借此将最高政治权利收入自己的手中,那就不是现在的刘协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了,更何况,刘协自己也知道,凭自己现在的年龄与能力,还有朝廷如今的实力,想要重振汉室的声威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先不说自己制定的政策如何,单说那些山东的诸侯们,他们如今已经过惯了自由自在的割据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