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章 政治集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九十章 政治集团 (第1/3页)

    从那一日刘宇进入长安以来,他身边的臣属就没有超过三个,而且这三个人还都是带兵的武将,所以在刘宇提出举行大朝会的时候,黄琬等人心里并不是十分的担心,毕竟在长安的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是和他们有着一定联系的,就算是刘宇的岳父蔡邕能够拉拢到一些士人,但经过了痛哭董卓事件的蔡邕的声名比起之前来要差上很多,所以黄琬等人也没有将蔡邕的势力放在心中。可今天大朝会要开始的时候,刘宇的身后竟然出现了几十个人的团队,而且这个团队中的人不但一个个都是生面孔,他们身上穿的还都是都是高等官员服色,黄琬等人心中不由得疑窦丛生。

    此时刘宇已经带着那一帮人进到殿中,作为现在暂时的百官之首,黄琬自然是要担起迎接刘宇的责任,他紧走两步上前,向刘宇一拱手道:“参见王爷!”刘宇也还一礼道:“有劳太尉前来相迎,本王真是担当不起!”黄琬忙摆手道:“王爷乃是汉室亲王,琬理当迎候。不过王爷身后的这些大人们,恕老臣眼拙,并未曾见过,不知这诸公都是何人呢?”

    刘宇哈哈一笑道:“哎呀,这是本王疏忽了,竟然忘记了向太尉大人介绍,来来,太尉大人,这些人就是本王在益州的属下!”黄琬一怔,脸色顿时就是一变。刘宇进入长安之后,自然就取消了李那些人对消息的封锁,于是,益州二十万大军在孙琳带领下正在向长安逼近的消息自然也就传道了长安城中。黄琬和马日都是第一时间得到这个军报的,黄琬的心中是大为不安,他当然也就联想到,刘宇之所以会要求在三天之后举行大朝会,恐怕就是在拖延时间等到益州的这二十万大军来到。到时候别说是长安城,就算是天下诸侯,又有哪一个能够对付得了他!

    心急火燎的黄琬马上就叫上了马日一起想要进宫面见汉献帝,他们想要请汉献帝下一道诏令。禁止外地兵马进入京兆长安地区。他们相信,像刘宇这样地人,应该不会明目张胆的违抗汉献帝的旨意的!不过他们来到皇宫之后,却被皇宫外把守宫门地禁军给挡在了门外,理由就是如果没有皇帝的召见的话,大臣们不得私自进入内廷,这也是为了保证皇上在这个敏感时期的龙体安全。黄琬和马日在朝廷这些年,就没有听说过有这么一条规定。

    他们这种身份的大臣。那是可以自由出入内廷的!不过当他们和禁卫们争执的时候,却无奈的发现一件事,那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那些来自益州地禁军士兵们根本就不管这两个朝廷大佬嘴里面扯扯的都是些什么,他们倒不是没文化听不懂那些之乎者也,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违背刘宇颁下的军令。朝廷的规矩算什么!朝廷的规矩哪能大的过军令!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黄琬还有马日磨破了嘴皮子。最后还是被禁军士兵们挡在了宫门之外。

    这样一来。黄琬他们和汉献帝地联系就被断了开来,可他们偏偏又束手无策,三天地时间本来就不长,就算想另寻方法将消息传到皇宫之中,急切之间却也是难以筹措。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黄琬还有马日也只好听天由命,毕竟他们不能到刘宇那里直接去索要入宫的令牌。可以想象,如果二十万益州军真的进入长安的话,那么局面恐怕就真的无法再扭转回来了。对军事并不了解的黄琬两人从宫门处碰壁之后。俩人一商量,便又跑到左将军皇甫嵩的府上去了。

    若说在忠于汉朝的保皇族中,对军事最有发言权的,就要数皇甫嵩还有朱俊两个人了,他们两个都是在黄巾起义中率领官军与数十万起义军周旋数月。并最终获得胜利地将领。所以就实战方面的经验以及兵法战术的运用上,这两个人都可称得上是一代名将。尤其是是皇甫嵩。他出身军人世家,从小就学习领兵征战,军事才能很是突出。

    当年董卓进入洛阳的时候,皇甫嵩正在长安,率领十万大军防备西凉的人马。他本来可以在董卓专权之后,立刻领兵回师洛阳,凭他地统帅能力,战胜董卓也不是不可能地事情。但皇甫嵩犹豫了,他只是一个军人,作为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服从命令。镇守长安,防备西凉是朝廷交给皇甫嵩地任务,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皇甫嵩是不能够擅离防区的,再加上他对于政治上的东西并不是那么熟悉,朝廷中的尔虞我诈,权力更替,皇甫嵩一向是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所以当董卓废掉汉少帝,拥立刘协登基的时候,皇甫嵩也都没有意识到事情正在向不可挽回的地步发展。

    不管是汉少帝还是汉献帝,他们都是汉室有权利继承皇位的人,不管他们谁成为皇帝,汉朝的社稷都会继续延续下去,这就是皇甫嵩当时的真实想法。不过等到董卓那暴虐的个性开始作祟,使洛阳,使天下陷入新的动荡之中的时候,皇甫嵩才警觉起来,但可惜为时已晚,他手下的十万大军已经被董卓抢先一步以朝廷的旨意换到了李的手中。皇甫嵩从长安都督一下子变成了副都督,手中的兵权被剥夺的一干二净。皇甫嵩这个人在拉拢下面的士兵方面事实上做的并不怎么样,他是个传统的军人,只会领兵打仗,不会拉帮结派,也正因如此,他对兵权被夺这件事毫无办法。

    董卓虽然撤掉了皇甫嵩的兵权,但却没有对皇甫嵩下黑手,一来皇甫嵩确实是个难得的将才,二来,皇甫嵩是名义上最终将黄巾义军消灭的大功臣,这个战绩使他在朝野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声望,所以董卓出于爱才以及稳定朝野内外局势的角度来考虑,最终还是留下了皇甫嵩的性命,让他来替自己撑门面。而皇甫嵩在后悔自己当初优柔寡断之余。也只好在长安做个闲散的摆设。等到董卓被关东诸侯逼入长安,皇甫嵩这个长安副都督当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董卓本来想请他出来带兵到潼关镇守,但却被皇甫嵩拒绝了。董卓本来也不过就是那么一说。他可并不信赖皇甫嵩,所以见皇甫嵩推辞,他也就乐得顺其自然,就这样,大汉地一代名将就在长安赋闲起来。

    王允还有吕布将董卓除掉,本应该马上重新启用皇甫嵩整合长安的军队,皇甫嵩本人也认为自己再次报效朝廷的时候到了,但出人意料大的。王允却没有向皇甫嵩作出任何地表示。其实,在那些精通政治的人的眼中,这件事却是在意料之中。皇甫嵩的名望很高,能力很强,王允如果想要独揽朝政的话,他不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手。而且在王允这边还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吕布,就算是为了照顾吕布的面子。王允也不能让皇甫嵩再复出领兵。

    就是因为王允地私心。皇甫嵩最终没有能够继续他的戎马生涯,而王允最终也没能逃过悲惨的下场。试想,如果当初李进犯的时候,领兵的人是皇甫嵩的话,恐怕如今的局面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总之,遍数长安城中地武将,能够有资格和刘宇分庭抗礼地,黄琬还有马日此时也只能想起皇甫嵩了。

    自从董卓被杀之后,皇甫嵩对于朝廷上的事情就又开始关心起来。这些天以来长安城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皇甫嵩都一清二楚。当李进京的时候,皇甫嵩曾经哀叹自己命运不济,看来自己这一辈子都难以再重掌兵权了,同时他也为大汉的江山社稷感到心忧。不过刘宇戏剧性的登场,并且兵出奇招。将李一举击退。再次挽救了汉家江山,这让皇甫嵩在为社稷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再度难以遏制的生出遗憾地感觉,在他看来,天下第一名将刘宇来到长安,自己这个过气的将军,就更没有再度登场的必要了。哪知道,今天他的府中竟然迎来了如今的百官之首黄琬两人。

    对于皇甫嵩,黄琬并没有掩饰自己地来意,他直截了当地将这些天来所发生的事情,包括刘宇将整个皇城禁卫郡全部撤换整编,将长安地驻防军也统统收归自己麾下,还有他将皇帝还有大臣们隔绝起来这些事情。黄琬并没有说刘宇想要谋反之类的话,他相信,只要皇甫嵩听完这些,他自己的心中自然会有判断。果然,皇甫嵩皱着眉头听完这一切之后,便不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