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来意 (第2/3页)
怕没那么简单。
见太守大人对这个囚徒竟然表露出感兴趣的样子,那些差役当然是高兴不已,于是七嘴八舌的将董方的所有事情,包括当年的一些事都说了出来,当听到河东郡出动了本郡的军队,费了半天的功夫才将董方拿下时,董卓就已经基本肯定了董方的身份,知道这个人肯定是个身怀绝技的高手!董卓出身陕西的豪强之家,性格上带着很强的豪气,他平时对那些碌碌之辈是没有什么好印象,也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但对于像董方这样的高手豪杰,董卓却是心存招揽之意,毕竟董卓想成就一番大事,而做大事就要有得力的助手,在董卓看来,董方就是一个很值得自己拉拢的对象。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难想象了,董卓将董方从监牢中提了出来,直截了当的向他说,只要董方能够表现出值得自己另眼相看的武艺,那他就愿意将董方从牢中赦免出来,而且还会重用他。是不是能够得到重用,现在的董方已经不在乎了,但如果能够从那个暗无天日地牢房中出来的话。董方还是很乐意向董卓展示一下自己的武艺的。
行家看门道,董方刚刚显露了一下自己的武艺,董卓就马上意识到,站在自己面前地这个囚徒的确是个极为高明的拳术高手。如此一来,董方自然不用再回到监牢中去。但让董卓比较失望的是,董方的拳术和剑术诚然是非常的高超,但对于长兵器的使用却是一般般,而且从董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况来看,董卓能够看出,董方似乎已经对前途、抱负之类的东西没有了一丝一毫地**,如果不是董方的眼睛中还有对生存的**的话,董卓恐怕都会放弃他了。
在战场上无法发挥作用,不代表董方无法被董卓所用。没办法当将军,难道还没有办法当护院吗?当然,如果让董方这样的人当普通的护院,那对董方基本上也就算是一种侮辱了,董卓既然认为董方是个可以任用的人,那他就不会大材小用,就这样。董方成为了董卓府中地管家,平日里也不用劳心劳力,只需要负责董府中老幼的安全即可。
董方对董卓的知遇之恩可说是感激非常,他虽然没有想依靠董卓发达的念头,但毕竟董卓将他从万劫不复的可能中救了出来。不过在董卓成为太师之后,董方对于董卓的那种骄奢淫逸,残暴不仁却也是非常的反感。董方虽说在监牢当中变得十分消沉了,但他的本质却是正直有正义感的,董卓的种种倒行逆施,在董方这样地人眼中。简直件件都该杀,可董卓偏偏又是他董方的救命恩人,在公义和私恩之间,董方痛苦的摇摆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还是倒向了私恩,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急公好义的青年,那些素不相识的人的死活,如今都与他无关了。
当然,董方也并没有规劝过董卓,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管家。虽说在那些下人之中他的职位最高,但再怎么样他也只是一个下人,在董卓的面前,也只能是听命行事。但他自己也明白,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这么一直搞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出麻烦地,而且会是灭顶之灾的大麻烦。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大不了拼了我这一条命来报答董卓对我的恩情吧!董方曾经是这样在自己的心里下定决心的,但事情地发展却并不能如他所想地那样发展。
董卓在长安被王允和吕布联手杀掉,消息传来的时候,吕布地大军就已经快要兵临坞城下了。眼看董家就要遭受九族尽没的危险,董方也是没有任何的办法,他的武功再强,也只是一个人,再者说,姑且不论吕布手底下的那些兵马,单说吕布一个人,董方就没有任何的把握能胜过他。事到如今,董方也只好准备一死以酬董卓,到时候能够多杀几个就算几个,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能够赚一个。但就在他摩拳擦掌准备拼死一搏的时候,董太夫人忽然要见他。
董卓的母亲董太夫人到现在已经活了九十多个春秋,这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岁月当中,这个老太太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东西,生存这种他人最深的渴望,在她的眼中大概已经算不上是一种追求,因为她已经活了太长的时间。她嫁入董家也有将近八十年的岁月,这个家族的兴衰起伏,她可说是了如指掌。她的儿子董卓将董氏家族从一个普通的地主豪强家族推到了天下第一的位置上,而同样是这个儿子,将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的董氏家族彻底葬送。
都说女人的头发长见识短,但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的董老夫人对于世事,看的比任何人都清楚。董卓的那些所作所为,在这个老人看来,是取死之道,但董老夫人从来没有在政务上规劝过董卓,因为她也明白,等上权利的最高峰,就意味着无休止的尔虞我诈,而到最后,也不过是胜者王侯败者贼而已。大汉的天下已经腐烂,董卓残暴也好,贤明也好,身处在那个朝堂之中,到最后也都将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既然结局都一样,那还不如率性而为的好。
从董卓成为太师的那一天起,董老夫人就已经做好了死亡地准备。不过她始终还是有放不下的东西,那就是董氏家族。老人在董氏家族度过了她一生的时间,对于这个家族当然不能说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如今董老夫人是董氏家族之中年龄最大的长辈,她不希望这家族在自己的手中覆灭。最起码。她想为董家保存最后地一点香火,而这个继承香火的人,董老夫人选中的是自己最小的孙女,年仅一岁,曾经准备嫁到成都去的董芸。
继承香火,当然是让儿子继承最好,董卓不是没有儿子,但他最小的儿子也有十多岁了。董卓有一身的武艺,但他的儿子们却因为长时间养尊处优。并没有习练任何的武艺,让一个十多岁地没有武功的孩子在数万大军的包围下逃出去,难比登天。而董芸就不一样,她只有一岁,还是一个婴孩,如果选一个武艺高强的家人保护的话,从坞逃走的可能性可是要大得多。当然。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更为重要地原因则是董芸曾经是刘宇的候选儿媳。
刘宇当初虽然将所有提亲的人都回绝了,但在他回绝的时候,都没有将话说死,只是说孩子还小,婚娶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才好。这话看似拒绝,但事实上拒绝的也不彻底。这样一来,董芸也并不是彻底的没有嫁入刘家的可能。如果是让一个董卓的儿子逃掉的话,那么这个成为天下公敌的孩子能不能生存下来就是个未知数,而且活不下来地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董芸有了成都这一层关系。就有了一个最好的庇护所在。当然,她和刘宇的儿子之间没有任何的婚姻约定,但她毕竟是当初可能成为刘家儿媳的人,对于董芸,董老夫人相信刘宇不会置之不理的。
有了益州的庇护董芸日后的安全和生活肯定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等她生下孩子之后,董家的血脉也就能够延续下去,当然,如果她地孩子之中能有一个改姓董而真正的继承董家的传承,那就更好了。当然。这些都是十几年后的事情,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董老夫人也就不知道了。毕竟她只是一个饱经世事的老人而不是神。
至于说那个能够护着董芸从这数万大军地包围中脱身地武功高强的家人,自然就是董方。当董老夫人将所计划地一切都告诉董方,并将尚在襁褓之中的董芸交到董方的手中的时候。董方没有多说什么。如果说为董家殉死是为了报恩的话,那么将董芸安全的送到成都。则是一种比殉死更加彻底的报恩,当自己将这个使命完成之后,自己和董家之间也就再无纠葛,到时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也可以过上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所以董方决定接下这个艰难的使命。
不过就算是董方身手高明,也不可能冲出数万大军的包围,但董老夫人既然有了这样的计划,那肯定就有相应的对策。中国古代的那些富豪贵族们一般也都不是傻瓜,尤其是发家时的那一两代人,都是极为精明的人,他们同样能够从原来的那些家族的兴衰史上看出,一个家族不可能永远昌隆下去,而到了家族危难的时候,往往也就是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为了能够为自己的后世子孙们留下一条活路,这些世家在开始兴建自己的宅邸的时候,往往会在建造的同时,留下一条隐秘的暗道,暗道一般通向数里甚至数十里外的地方,以便日后的子孙们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