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 (第2/3页)



    负责奇袭的人马的数目和具体的情况,直到刘宇的一万人马离开益州,进入了子午谷的时候,才由快马送出。而等到雍州方面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刘宇的大军已经在子午谷中行进一半了。这个时候才知道这次刘宇带来的竟然是一万骑兵的雍州暗部这个时候也是挠头不已,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即没有想到刘宇这次竟然带领了一万人马来到,同时也没有想到这一万人还都是骑兵。要是一万步兵的话,这边努努力,哪怕是临时再弄上一些房屋,也足够安置了。可这一万匹马,怎么安排呢?首先马厩就不够,而且一个小小的村庄凭空多出这么多的马匹,怎么可能不惹人怀疑!

    当然,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一万匹马的草料从哪里筹划呢?如果是粮食的话,这个村庄里储存的可是不少,但草料可就没有准备了,万般无奈之下。雍州暗部不得不延长了封锁子午谷的时间,以便到时候可以将这些战马放养到山谷之中,至于草料地问题,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这可以说是雍州的权宜之计,但对这个安排刘宇还算是满意的,毕竟自己这边并没有给雍州暗部足够的情报,他们现在能够做成这个模样就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无法准确的计算李等人作乱的时间,所以当刘宇来到雍州暗部基地的时候,李的人马甚至还没有到达长安郊外。为了不至于打草惊蛇。刘宇也不得不暂时滞留在村中,好在这个村庄的规模虽然不小,但因为平时暗部地管理得当,所以很少有外人会到这里来,因此这一万人来到村中,一时间也没有人发现。

    不过就在刘宇滞留在村庄中的时候,还是有两个外人来到村中,其中的一个人是一名中年男子,看打扮很像个管家。而另外的一个则是一个看起来好像刚满周岁的婴孩儿。自从刘宇的大军进驻到村庄中之后,暗部已经将整个村庄团团保护起来,外来人员在还没有接近到村庄内部的时候,就会被暗部的人拘禁起来。

    哪知道那个中年人看起来好像是很落魄的样子,但当暗部地人上前要将他抓住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人竟然身怀高超的近身搏斗武艺!在汉代的民间社会,倒是还没有像后世那样的武林。这个时代一没有少林。二没有武当,更不要说什么三山五岳之类的门派,而这个时候的武艺也没有像后世地武侠小说那样神奇,总的来说,也不过是分为骑兵武技还有步兵武技。骑兵武技也就是骑将所擅长的武艺,有枪术、刀术之类的长兵器作战技巧。而步兵武技则是步卒在作战时所采用的武艺,也就是短刀术,还有剑术。在这个时代,流传时间最久的,就是剑术还有拳术。

    中国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能够制造出精良的宝剑,如果是为了护身的话,宝剑比起那些长兵器来当然就有更多的发挥余地。所以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上至天子诸侯,下至臣僚富豪,都养成了随身带剑的习惯,儒家地开派宗师孔子当年也是个用剑的高手,在齐、鲁两国的外交宴会上,也曾经拔剑为鲁国壮大声势。

    既然有了佩剑,不会用可不行。用不好也没有用,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剑的威力,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各种用剑的技巧、法门也就层出不穷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是非凡的,如果他们肯用心去钻研某一件事地话。那么所能够取得成果绝对是令人惊叹的。千余年的时间。一代代的人在剑术上不断的摸索,如果弄不出一些能够被称之为精粹地东西。那这些人也就不如拔剑自刎得了。其实到了战国七雄地时代,因为各国之间纷争不息,人民的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在乱世之中活下来,剑术得发展就狂升到一个恐怖的高度,不但各种新奇的招数层出不穷,连带着以前的一些套路也都不断的得到完善,并最终形成了一个个的剑术流派传承下来。

    到了秦汉时期,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多,动乱的时间少,所以剑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潮,这个时代不是没有剑术高强的人,但数量上确是要比以前少了很多,大多数的人虽然还是携带佩剑,但他们只是希望能够凭借剑术防身而已,如果让他们在剑术方面进行深造的话,那就是万万不可能了。东汉的剑客比起西汉来还要少一些,而剑术高强的宗师级别的高手更是寥寥无几,当世公认的剑术大宗师就是现在担当汉献帝宫廷教师的王越,王越的几个得意弟子大概也能算是天下知名的高手,但其他的一些隐居的高手可就不为人知了。

    至于说拳术,那就更是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