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七十七章 一触即发 (第1/3页)

    听到原来是有绝密情报送来,刘宇先是一愣,随即有些心不在焉的摆摆手道:“等会儿再看。”说着话,目光又再次转向产房的房门。现在的他心里面七上八下的,实在是不想为了情报的事情多费神思。哪知道那个士兵并没有听从刘宇的命令站起来,反而是再次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八百里加急,绝密,请主公拆看!”

    这下刘宇有些惊讶了,一个小小的兵士,怎么敢这么大声的跟自己说话!平常的刘宇根本就不会计较这些小事,但此时他的心情可并不怎么样,所以面色一沉,冷声道:“孤刚才的话,你没有听到吗?”那兵士依然跪在地上,将军报高高举起,丝毫没有因为刘宇的怒气而退缩。这时,郭嘉在一旁向刘宇说道:“主公,此人并唯做错什么,主公为何要斥责于他?”一个小小的兵士不能引起刘宇的重视,但身为重臣的郭嘉就不一样了。

    刘宇被郭嘉这么一说,心中一凛,稍一冷静,马上就想起当初自己所定下的关于情报的规定,凡是绝密等级情报,在送抵目的地之后,都要在第一时间递交到有权拆看的人,而收到情报的人不管是身处于什么情况下,也都要马上拆看,这也就是为了不耽误军机,要知道,战机稍纵即逝,一旦有所耽搁,那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要说现在的这个情况,刘宇就算是不马上拆看这封情报,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规矩就是规矩,更何况这个规矩还是刘宇自己制定的。刚才他的所作所为,可以算得上是出尔反尔,所以饶是刘宇的脸皮够厚。这个时候也忍不住有些发烧。轻咳一声演示了一下自己的羞愧,刘宇从那个士兵地手中将军报接了过来。不过并没有立刻拆看。而是将目光再次投向还跪在地上的那个兵士。刚才刘宇只是扫了一眼,但现在仔细看时,却发现这个士兵地长相倒还真地是很不错,这不是说他长得多么帅,而是长的很有性格,棱角分明的脸庞显示出一股刚毅正直的气息。

    这下刘宇倒是对这个兵士感兴趣起来,刚才这个小小的士兵竟然无视与刘宇之间身份地位上的巨大差异,不卑不亢的要求刘宇按照规矩拆看情报,这种忠于职守,不畏权势的性格。让刘宇很是欣赏,他没想到在情报部的底层人员之中,竟然会有这么气质不俗的人存在,看来在人民群众之中,确实是藏龙卧虎,不可小觑。

    “你叫什么名字?”刘宇既然对这个士兵感兴趣,自然就要知道他地名字,不过他也没有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因为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自己的名字。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没有阅读过什么古籍文献,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孩子取上一个甚至只是普通的名字。这种情况到了唐宋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东汉末年,却依然很常见,大多数出身于贫寒之家的人,所拥有地只是一个类似于张三李四的代号。

    但出乎刘宇意料的是。那个士兵竟然回答道:“回殿下,小人名叫董举,表字高平!”不但有名,竟然还有表字?刘宇顿时对这个士兵的家世怀疑起来。在这个时代,有表字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只有那些书香门第。巨富豪雄还有官宦世家的子弟们才能在成人的时候,被自己的父母赋予一个表字。用来代表长辈对他地期待。取字是一门学问,只有具有相当学问的人才能够胜任这个工作,而董举这样一个小小的士兵,竟然也有自己的表字,可见他的家世不简单。

    “董举,你地家世如何?”其实从董举地衣着打扮上就能够知道他的家境并不怎么样,但刘宇相信这个人地背后肯定有着他自己的故事。果然,董举的回答并没有让刘宇感到失望,甚至让刘宇再一次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他的回答是:“小人先祖讳宣,乃是世祖皇帝驾下洛阳令。”汉世祖,也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刘宇心下恍然,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这个董举还真的是官宦之后。洛阳令职衔不低,洛阳是帝都,洛阳令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市市长。

    不过董举的这个先祖董宣,这个名字被刘宇听到耳中,怎么都感到十分的耳熟,好像有一定的印象,但这么猛然间一回想,急切间却怎么也回想不起来。刘宇忍不住用手指揉了一下额头,但还没等他想起来,郭嘉却已经是讶然说道:“令祖难道是世祖皇帝时有名的强项令董公?”被郭嘉这么一提醒,刘宇也立刻明白过来,怪不得自己觉得名字这么耳熟,原来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清官,有强项令之称的洛阳令董宣。

    董宣的事迹,在后世流传甚广,尽管他不像宋代包拯那样有着无数的传说演艺流传,但不畏权贵,强杀公主恶仆,并坚持公理国法,不向皇权低头的事迹,也足以让他名垂千古。据说董宣去世之后,光武帝派人去他的家中吊唁,使者惊讶的发现他的家中竟然几乎是家徒四壁,留给他妻儿的,只有几斛大麦,还有一辆破车。

    董宣的食禄足有两千石之多,而且他担任的的洛阳令虽然官职并不是顶尖的,可却是京城内有名的肥缺,就是这样,在他去世之后竟然清贫至此,这让刘秀大为惊讶,急忙遣人去询问董宣的妻子家贫的原因,这才知道,原来董宣经常将领到的赏赐全部分给手下的官吏,而他自己的俸禄,有很大一部分也都用来资助那些贫贱的朋友乡里。同时也感到十分的伤心,对自己的左右说道:“董宣廉洁,到他死朕才知道。”于是马上下旨,赐艾绶,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在礼葬了董宣之后,光武帝还赐给了董宣的妻儿一笔资财,作为慰问。对这个董氏家族的记载。就至于此处。史书上甚至没有记载董宣儿子地姓名,这也就说明董宣的儿子到后来。并没有踏进仕途。或者就算是曾经当过官,也并没有超过郡守一级地职务。一个清官地家族,到最后竟然就这样衰落,并最终湮没于百年的历史之中,这实在是让人感到嗟叹。不过刘宇也感到十分的高兴,因为董宣的这个后人董举,在气质和性格上都很有他先祖的风采。

    “董举,你既然是董公之后,那你可曾读过诗书?”刘宇继续向董举问道。他现在已经打定主意日后要重用起董举,不过他并不想让董举继续从军。标记1想要在战场上做出一番事业。那也是要有天赋和资质,就像是许褚、张辽还有赵云他们,都是习武的奇才,不过董举的天赋显然不在于此,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成为传递情报的士兵。不能担任军职,那就要从文职出身,刘宇并不是很担心董举的文化水平,董家祖上毕竟是书香门第,就算后世子孙不做官了。可那种文化底蕴却不会就此中断,果然,董举回答道:“回殿下,小人自幼便曾多读经典。”

    满意地点点头,刘宇却又想起一个问题:“既然你曾经读书,那为何又要到情报部去从军?官府不是已经发下了要在九月进行科举考试吗?以你的家世,想要走仕途的话,不是应该是从文职出身才对吗?”听刘宇问出这个问题。董举的脸上竟然露出一股悲伤的表情,声音也低沉了很多:“不瞒殿下,先祖病逝之前,曾留有遗训,嘱后世子孙无故不得入宦途。以免招致他人怨恨。使家族罹祸,故而百余年间。我家世代平民,不谋仕途。”

    刘宇皱了皱眉头,他没想到身为强项令,一辈子没有向强权低头的董宣,在临死的时候竟然会留下这样的遗言。这种嘱托无疑代表着董宣是在向世道人情屈服了。当然,仔细想一想,刘宇多少也能够了解到董宣临终时的顾虑。这个世界上,做人难,做好人更难,而要做一个好官,则要比做个好人还要难上加难。

    在那个利益与**所交织而成的世界里,勾心斗角是永恒地话题,也许每个刚刚进入官场的人的心是纯洁的,但当他们摸爬滚打几年之后,十个里面有九个半就会变成权力或者**的奴隶。封建集权之下的权力使人腐化,真正能够不向强势低头的,也许一个朝代中也只能出现那么一两个而已。董宣是那一两个中的一个。

    但董宣没有任何地信心能够保证自己的后代子孙也都能像自己一样坚持操守。与其在后世出现一个贪官权贵为自己的家族脸上抹黑,倒不如干脆的断绝子孙们踏入仕途的道路。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