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益州威胁 (第2/3页)
为水军都督,则曹军难破!”的极高评价。虽然蔡瑁和张允因为这个评价而丢了性命,但能被周瑜这三国时代有名的智将如此之高的赞誉,倒也死而无憾了!
初平元年初的时候,荆州南部四郡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刚刚崭露头角的蔡瑁就在蒯氏兄弟的协助下,奉刘表之命巡抚荆南,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剿除了乱党暴民,成功稳住了荆南的局面。有此战功在身,蔡瑁的仕途就更加通畅,刘表被封为镇南将军之后,便命蔡瑁为南郡太守,襄阳水军都督!确实,蔡瑁有才华,但刘表所封赏给他的职位,却也远远超过了他实际的能力。人的阅历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是成正比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往往会出岔子。
蔡瑁的情况就是这样,仕途上的一帆风顺以及荆南军事行动中取得的一系列战果,让蔡瑁开始自得自满起来。这次孙坚来犯,蒯氏兄弟还有一些荆州有识之士都极为重视,而蔡瑁却和黄祖之类的人一样,认为孙坚不足为虑,而且认为这是自己再次立功的大好机会,于是在得到消息之后,便主动的向刘表提出要率领襄阳水军前去迎战孙坚。
身为上位者,尤其是身为独裁社会中的统治者,个人判断的准确与否,往往决定了一个势力的兴衰存亡。就像刘表,虽然也可称得上的俊杰之才,但这种才能,多数是体现在团结臣属,稳定统治区的安宁稳定等等政治才能上。在军事方面,刘表的触觉可救药迟钝的多了。对于这次孙坚来袭,刘表的态度很让人惋惜,他也在轻视江东的军队。也许淮南袁术的动作还能让刘表有所警惕,但对于刚刚恢复了一点元气的孙坚,他认为不足为惧。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绪的引导下,黄祖和蔡瑁率领地荆州水军在寻阳湖与孙坚水军展开了大战。就在一年前。黄祖刚刚败在了益州年轻的水军都督甘宁的手下。那次大战,益州水军的装备精良确实是奠定胜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果不是黄祖疏忽大意的话,初出茅庐的甘宁,还有那些刚刚踏上战场地益州水军,能不能在精擅水战的荆州水军面前取得那么辉煌的战果,这实在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在某个方面来说。是黄祖成就了甘宁。
这两场战斗相隔时间不长,照说黄祖总该从上次的大战中吸取到教训才对,但可惜的是,黄祖显然不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在这次的荆扬会战中还是犯下了同样的错误。孙坚军地两万人是分成三队向荆州军发起进攻地,其中孙坚自己居中领军,而孙策和周瑜两个人则分别率领左右两路人马。论起年龄,孙策和周瑜的年龄和甘宁差不多。本就有点看不起江东水军的黄祖在看到孙策和周瑜之后就更加不把孙家兵马放在心上了。
不过孙坚江东之虎的名声还是很有些用处。至少黄祖和蔡瑁还能重视起他来,但也只是重视他一个人而已,所以荆州军的主力部队被安排向孙坚所率领的中军进行大举进攻,在黄祖还有蔡瑁看来,只要击溃了孙坚,剩下的那两个小家伙根本就不成气候,说不定到时他们会束手就擒呢!
殊不知,他们所采取的这种突破中央地战术。正是孙坚军团所想要。在一开始定计的时候,周瑜就料想到黄祖的这种轻敌心态,并且根据他的轻敌,定下了诱敌深入。两翼绞杀地水战战术。孙坚的中军在三队人马之中是兵员最少的,虽然看起来船只数目不少,但多数都是刚刚征调来的中小型舰船,真正的精锐部队一万五千人则是分为左右两路由孙策周瑜两人统帅。当荆州军集中力量向孙坚地中军进行突破地时候,孙坚就会将部队向后撤。吸引黄祖和蔡瑁追击。等到荆州水军因为中部突入而使队形变得狭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