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左都御史 (第3/3页)
是无法在成都呆多长时间的!
但是,如果有了董卓同意自己等人与刘宇为难的响应文告的话,那么局势就会有根本性的变化。薰卓虽然在天下人的眼中形象很是不好,但他的手里却有着一张所有人都无法对抗的王牌工具,也就是东汉王朝的那个名义上的皇帝汉献帝。说汉献帝是董卓手里俄一个工具,这时一点都没有错,汉献帝平日的任务,就是在董卓已经写好的圣旨上盖上皇帝的玉玺,至于说圣旨的内容是什么,汉献帝却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而且就算他想知道的话,也不会有人来告诉他。
这种没有尊严的皇帝生活怎么能让年轻气盛的汉献帝忍耐,不过他总算是还记得当年曾经学过遇到大事要尽量忍受,汉少帝的前车之鉴不远,刘协可不想重蹈覆辙,所以他一直在隐忍,他在等待机会,一旦等到有了合适的机会,他再新帐老账一起跟董卓算清楚。因为汉献帝甘心做傀儡,所以董卓的话,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了和圣旨有着等同效力的话。
基于这些原因,赵平必需得到董卓的首肯才能动手,因为董卓要是附和了自己,那么也就等于是朝廷上的那个傀儡皇帝同意了自己的行动,自己铲除刘宇,也就有了大义上的名分,到时自己可以说是奉诏征讨刘宇,这样一来,有了皇令做挡箭牌,那些对这些情况不了解的老百姓们又岂能分得清真假!到时候,就不用被人指称为背叛者了。
至于说赵平等待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刘宇带着手下的人马离开成都。赶赴前线。刘宇要是在成都城内的话,这个计划也就很难实施了,毕竟一战能够击杀数千人地天下第一名将,他的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赵平自问,要是单论玩阴谋的话,自己大概还能和刘宇比一比,但现在要是比统兵作战,征战沙场的话,那十个自己加起来。
都没有一个刘宇的本事大。所以刘宇必须要离开成都。赵平心中又急又闷,这两个条件可是自己这个计划当中最主要的,可现在竟然一个都没有能够达到
正在烦躁间。一个家人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手持一封书信交给赵平道:“启禀家主,长安城有信件来到,好像是董太师的回文到了!”赵平一听,顿时是喜出望外,翘首以盼了这么长地时间,,今天终于得到薰卓的回音了!只要董卓有了回应,那赵平也不用看,就知道这肯定是薰卓同意自己这么做的消息。“快。将各位家主请到府上来,我有话要跟各位家主商量!”赵平匆匆地吩咐下人,因为董卓既然赞同自己的想法,那么雍州兵自然也会攻打东川,边关告急,到时候刘宇就要到前线去指挥战斗了!
这就说明,自己这些人要是起事的事情,如今已经迫在眉睫了。如果不称这个时候好好商议一下。等到了起兵的那一天,也许就会吃大亏的!得到赵平的传报,那些家主都或早或晚的偷偷来到黄家的内室。众人正在商量到时候起兵的具体事宜,才商量了一会儿,一个赵府家丁又匆匆忙忙的跑进来道:“启禀老爷。蜀王千岁已经颁下谕令。因为薰卓和韩遂联兵二十万进犯汉中,所以蜀王殿下将在后日率领一万人马还有驻扎在成都城外地三万蛮兵一起赶赴汉中拒敌!”
“哈哈哈!”赵平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脸上露出因激动而潮红的颜色,赵平边笑边说道:“这真是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啊!我真没想到,刘宇不但带走了成都城的一万人马,而且还带走了那三万蛮兵,看来,汉中那边恐怕是出了什么岔子了!这下子可就方便了我们,到时候成都不过只有一万人驻守,而我们聚集到现在,私兵已经将近五万,这么大的兵力差距,到时候成都城必被我们所破!”
忽然间,他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便又向那报信的家丁问道:“蜀王的谕令之中,有没有说是由那些将军随行呢?”那家丁回想一下道:“随同蜀王往汉中的,有许褚、张郃、张任等将,留守成都,管理成都内外警戒的,是满宠和何曼!”听到这里,赵平地脸上又露出了惊喜地神色,其他的家主也都是咧嘴大笑。夺占成都,除了兵马以外,就是领兵的将领了。
刘宇手下的这帮将领的统帅才能虽然并不为世人所知地,但这些人地勇名,却是尽人皆知,许褚这些人,各个都是武艺高强之辈,每个人都拥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的豪气和能力,他们当中地任何一个留在成都镇守,都会让世家的部队感到寸步难行,他们的兵虽然多,但这些杂兵可不见得能够挡得住那些猛将,万一要那些将官杀到自己面前,一刀取了自己的小命,那岂不是太亏本了!
不过还好,这次刘宇带走所有大将,只剩下一个平日里基本上都是文士装扮的满宠,另一个则是曾经做过山贼的何曼,这两个人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赵平并不清楚,但想来不过尔尔。这一次,一定要成功!赵平在心中暗暗想道:“自古以来,都是成王败寇,我一定要成为王,而不是成为寇!”这个时候的赵平真的是感觉自己是有上天相助了,自己所计划的每一步,都很好的被实现了,接下来只需要等待,等待起事的日子到来,而后放手一搏就是了,而这场搏杀,不出意外的话,胜者就是他!
都说顺境会使人的判断力下降,此时的赵平,他的心思已经安全放到成功夺取成都之后要怎么怎么样了,至于他之前心中的那些疑惑,比如自己的这次计划为什么会这么成功,为什么会进行的如此顺利,这些他曾经的不解,如今都已经被他抛之脑后,而这恰恰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高兴了一阵子,赵平发现来报信的那个家丁还在厅中,并没有出去,便奇怪的问道:“你还有什么事情要禀报吗?”那家丁连忙说道:“回老爷的话,小人确实还有一件事要禀报老爷!”赵平皱皱眉头,他现在只是关心成都城中的兵力部署,对其他的一些事,他都不是很感兴趣,不过他最后还是让那家丁将听到的事情说出来听听。
那家丁得到了他的允许,便说道:“老爷,今天蜀王不但下令要亲自往汉中御敌,同时还传下令旨,说是要成立什么都察院!”“都察院?是什么东西?”赵平第一次听到这么个名词,心中好奇,便向家丁追问了一句,那家丁见赵平有了兴趣,便一五一十的将他所听到的关于都察院的消息向赵平陈说起来。
都察院,本来是原本历史中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初及建议机关。建于明初,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又将六科给事中并入,所以又合称为科道。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废左都御史,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改为左都御史,对内又称总宪。
刘宇在诏令中对都察院职能的描述是:“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为主君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所属十三道监察御史,主察纠内外百司之官邪,并郡县不法之事!”
听到这里,赵平打断了那家仆的话,有些奇怪的自言自语道:“奇怪,这个都察院,不就我朝的御史大夫吗?”不过又想想当年刘宇、在益州设立三省六部,所置官吏,闻所未闻,如今弄出这个一个等同于御史大夫的都察院,倒也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不过刘宇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弄出这么个东西来呢?赵平一时有些糊涂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都察院和自己这次起事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赵平也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只是又问了一句:“那现在的左都御史是谁?”那家仆答道:“回禀老爷,新任左都御史,就是张家二公子,张松张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