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五十章 (第1/3页)

    相制度起源于战国,是古代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候也被称为相,或者相国。古代著名的苏秦就曾经一人佩关东六国相印,而张义也曾两度担任秦国的相。但丞相这个词第一次被正式作为官职名称来使用,是从秦国的秦武王时代开始的,当时秦武王改相国为丞相,而且一下设立了左、右丞相,事实上也是为了能够一步步削弱臣属的权力,加强中央机关的集权。自此之后,丞相这个官职就在秦国一路传承下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制定王朝官僚制度的时候,依然承袭了自己秦国一直以来的官制,而丞相一职也依旧被保存下来。不过当时虽然也设左、右丞相,但事实上整个秦朝的相权是被李斯一个人包揽了。

    到汉高祖刘邦消灭暴秦,建立西汉,在建国初期,他也是将秦朝的官制照搬过来,不过却将左右丞相再次合并,只设立一个丞相,全权负责王朝的政务,这在当时汉代初建,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历史上有名的萧何、曹参先后担任大汉帝国的丞相,这种一相当权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惠帝继位,曹参染病逝世为止。

    汉惠帝继位、吕后当权一直到汉文帝初年的十几年的时间里,汉朝廷再次恢复了设左、右丞相的体制,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吕布为了能够实现自己野心。当时地大汉朝堂中,一心忠于刘氏的官员可以说是、占到了九成,吕后为了实现自己吕家天下的梦想,自然要想方设法的削弱这些臣僚们的力量,而位于百官之首的丞相,就是吕布第一个开刀的对象。

    吕后逝世,汉文帝再次将刘家天下坐稳之后,为了能够更好更高效的处理国家政务,引导这个庞大的帝国,又一次将左右丞相合并。而从他以后的历代汉帝,只设一个丞相。所以汉代地丞相权力很大,主要负责管理军事大计或其他要务。平时如果遇到有机密要事情呈报上来,就由皇帝召集公卿共同在御前商议。而一般的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甚至可以封驳诏书。至于任用官吏、荐举人才、治罚臧否、管理律令、镇压暴乱等等,更是丞相的固有职权,有时甚至在军事或边防方面,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西汉初期。成为丞相的,多为开国功臣,如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这些人位尊职重,敢于直言进谏,确实能够做到匡正朝廷君王的得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帝的君权。

    到汉武帝时,随着君主集权加强,汉武帝逐渐开始重用内廷近臣,对丞相却是越来越不信任。纵观武帝一朝,担任丞相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