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官员短缺 (第2/3页)
时也让当时对这项新的形式心存疑虑的人真切的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三省六部制比起汉朝原有地朝廷组成模式虽然具有很大的进步,但这种进步也同时导致了中央政府对官员数目的大幅度增加。记得在后世看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两汉时期地官民比例为79451,变为2927:1。同时唐朝的人口比起汉朝也有很大的增加,而两者地疆域相差并不大,由此可见,唐代的官员数量与汉代相比。激增了两倍之多。
刘宇虽然还只是在益州一地试行三省六部制,这种制度对官员数量的巨大要求就已经凸显出来了。当然,如果刘宇愿意像汉灵帝一样卖官爵的话。肯定能够凑齐相应数量的官员,但问题是,益州选官的要求之高,在如今的整个大汉都是首屈一指的!在进川的时候,刘宇为了能够保证益州政权的稳定发展,采用极端手段将益州的几大世家全部铲除了,而这样做,最终就导致了以士族制度为基础的大汉原有的选官制度无法满足相应的官员需要。
察举和征辟,这两项大汉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依照汉朝以仁孝治天下的政治方针来指定的。大部分由下面选拔上来的人才,都是从举孝廉这一步开始的,而能够得到孝廉这个称呼的,一般都是能够被乡邻左右认为是仁孝典范的人。这样的制度,一方面限制了每次拔擢官员的数量,同时也导致了
阀世族势力的逐渐膨胀。为了彻底在益州断绝世族刘宇在两年前,就传令益州各郡县进一步减少察举推荐的官员。现在,终于出现了官员短缺的情况。
其实这种地方官员短缺的事情,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了,益州一些不是很要紧的县如今也正处在没有正式县令的情况下,但因为那段时间刘宇一直率领大军在外作战,对于内政方面的事情,全部交付给了成都的三省官员,而主管官员问题的吏部,以及统领六部的尚书省为了不让刘宇分心,所以便将这些事情暂时压了下来。不过郭嘉身为军机大臣,基本上三省处理的事情,在军机处都有相应的备案,所以这些事情,郭嘉知道的很清楚。
听完郭嘉的解释,刘宇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要说陈群他们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征战的时候不会分心,而且他们也已经积极的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来缓解这种情况,只不过是因为现行制度的制约,使得他们在采取各种措施的时候,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刘宇也不好再责备他们了。
不过虽然不便再追究尚书省和吏部的责任,但这个问题却还是要尽快解决的,否则到时候世族势力没有打击下去,刘宇辛辛苦苦创立的益州政权就先要垮台了。要说办法,不是没有,刘宇早在刚来到汉朝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