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过渡章,无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过渡章,无题 (第2/3页)

子瞻乃高明之士,为何今日反倒作出糊涂事?那李傕心胸狭小,他若闻知你今日所言,岂会与你甘休?子瞻如今投靠张将军,如此一来,岂不是为张将军竖一强敌吗?!”

    魏信淡笑一下,对李儒道:“仲坚好意,信在此多多谢过,此中利害,我又怎能不知。只不过,兵者,国之重器,此番与益州之战,后果是福是祸,殊难预料,若太师真用李稚然为统兵之将,恐怕十万兵马多有损伤,为家国大业着想,我也只好开罪于李将军了。不过,李将军虽然气量小了点,但也还是个识大体地人,他与我家主公相交多年,想来也不会为了这点小事斤斤计较,仲坚大可放宽心就是。”

    李儒被魏信这么一说,心里倒觉得也有那么几分道理,何况,人家当局者都不着急,自己还有什么好操心地。就算万一到时候李傕和张济真地有了纷争,那自己便奏请太师为他二人作主便是,难道他们还能反了天不成!想到这里,李儒也就索性将此事先放在了一边,又和魏信寒暄了几句,便回自家府邸去了。任他李儒再怎么聪明,恐怕也想不到,这次魏信之所以那么不遗余力的指责李傕地不是,其实是有意为止,要的就是让张济和李傕的关系失和!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魏信不看好董卓!别看董卓对魏信很是倚重,魏信也是帮着董卓出谋划策,但事实上,魏信打从一开始就不认为董卓是个能够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人。能当上太师不代表你有多大的能力,太师又怎么样?关键是要看你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多长时间。像董卓这样一有了权势就开始得意忘形,只知道用杀戮的手段和严酷地刑罚来巩固自己地位的莽夫,他要是能够一直坐在太师的宝座上。那才叫奇怪呢。

    魏信是张济的手下,从前是,现在也是,他为董卓谋划,可一直都称呼他为太师,只有对张济才称呼为主公。之所以要为董卓出谋划策,是因为皮

    毛将焉附,张济说穿了也不过是董卓的一个手下,他薰卓来还要浅薄十倍。想要让张济能够在这个乱世中出人头地。那么就必须借助董卓的提拔。但从眼下这个情形来看,整个长安城中都是暗流涌动,董卓身在漩涡之中,却毫无察觉。在魏信看来,这位董太师的好运估计也快要走到头了。

    他董卓败落了不要紧,问题是千万别把张济也给扯进去!为了能够保全张济,魏信这次也只好兵行险招了。照着那李傕的个性,要是知道了魏信在董卓面前说他地坏话,他要是能咽得下这口气才怪,而张济虽然不是个喜欢多事的人。但也绝不是个能够让人随便拿捏的主儿,到时候,说不得。这两位估计怎样也要闹出点响动来!

    手下之间不和。当主公的自然要居中调解。可薰卓现在一心想着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吃喝玩乐。哪里有心情去做那细心的调解工作!要想让属下们之间不生事端,容易。让他们见不到面不就行了!所以魏信可以肯定,这件事闹到最后,肯定有一个人要被调离长安,到地方上去担任太守,至于这个人是谁,也不用费心去想了,论亲疏,当然是李傕与薰卓之间更为亲密,董卓不可能将自己的心腹之人弄到远离自己的地方去地。

    如此一来,张济也就成功的离开了长安这个是非之地,也离开了董卓这个是非之人。等到了地方上,有自己在一旁辅佐,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就算日后董卓有个三长两短,张济手中有兵有粮,进可取董卓而代之,退也足以守土自保,如此方才不负自己为报答救命之恩来辅佐张济一场!

    魏信在心中将小算盘打的飞快,这个暂且不说。只说董卓决定以吕布为将,统领十万大军往陇西助西凉攻打益州这件事,董卓前脚刚宣布了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