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曹孟德收得贤士 (第2/3页)
而是着重强调了曹操是十六路诸侯之中,唯一为了救回皇帝和朝廷重臣,为了为国除奸而追击董卓的唯一一人。至于败阵的原因,这不是明摆着嘛,薰卓有着能够和山东诸侯相抗衡地兵马,曹操一个人怎么能够和他相比呢!不过曹操在与董卓大战之后竟然还能保留两千兵马,这不就充分说明了曹操在军事才能上要比董卓强吗?!总而言之一句话,曹操是虽败犹荣啊!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整个中原地区散播开来,士人百姓都开始知道,曹操才是大汉诸侯中,真正不计得失,忠心于朝廷社稷的人!这样一来,曹操的声名迅速在忠于大汉的士人心中扎根,要知道,汉室虽然经过黄巾起义和董卓篡权地双重打击,但四百年的传承所带来的正统地位,是不可能说消失就消失地,心中想要扶保汉室地人,绝对不在少数!
事实证明,陈宫地计划是成功的,因为这种宣传地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曹操在离开洛阳之后,率领着自己的两千人马一路向徐州琅琊郡行进,他的老家是在郡,但在讨董战役开始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就带领曹氏宗族的其他人从有可能受到战火波及的豫州,迁居到了局势相对平静的徐州。就在曹操的部队路过陈留的时候,亲兵来报,说是有文士两人拦路,要见曹操。曹操心中奇怪,于是和众将文武一同上前,远远的看见两个青衫文士在军前昂然而立,气度不凡,再仔细观瞧,曹操顿时大喜,因为其中一人他也识得,正是原先在何进幕府,担任朝廷黄门侍郎的荀攸!
曹操当日在何进麾下之时,曾经与荀攸接触过,深知荀攸实在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当时他们是同僚。所以也没感觉有什么,反正大家都是为何进效力,后来荀攸因为对何进失望而离开洛阳,曹操也是为何进惋惜了半天,因为这样的贤士,以后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
现在看见荀攸前来找自己,曹操真是惊喜交集,忽地一下。跳下马来,分开面前的军士,三步并作
跨到荀攸面前,二话不说。上来就一躬到地,行了后一把抓住荀攸的手,无比激动的说道:“公达。怎么是你!?自从在何大将军府中一别,转眼两年有余,操对当年与公达的畅谈还是记忆犹新啊!后来你离开朝堂,某多次想要前去探望。可惜为朝廷之事屡屡耽搁,今日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公达相遇,真是幸甚。幸甚啊!”
荀攸微微一笑。他是个能够识人的人。当年在何进手下的时候,西园新军八校尉中。荀攸就知道,只有袁绍和曹操还算是个人物。不过袁绍这个人表面光鲜,但真地深交起来,就会发现他实在是名不副实,色厉内荏。可曹操就不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曹操的能力不如袁绍,但和曹操交谈过几次之后,荀攸就发现,这个曹孟德的城府之深,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叹,而且在兵书战策,治国安邦这些实际的学问上,曹操都能够说得头头是道,甚至隐约的有开始形成他独创的一套理论的趋势,这在当时就让荀攸很是惊叹了一阵。
荀攸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投身在何进地幕府之中,就是为了能够找机会成就自己心中的匡扶汉室的报复,但可惜,何进这滩烂泥最终还是扶不上墙,荀攸一早就预料到何进他日必然身遭小人所害,但他在失去了何进的信任之后,也是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只好挂冠离去,回到颍川老家。
诸侯讨董地消息给了荀攸一丝希望,看来天下还是忠义之士多啊。他当时就想前去为联盟尽自己的一分心力,但他的族叔荀彧却劝住了他。荀攸对这个比自己还要小十几岁的叔叔素来佩服,因为他知道,在大局观上,荀彧比他强。荀彧对于讨薰联盟事实上是不看好地,他对荀攸说:“十六路诸侯,平素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且其中派系林立,心怀鬼胎者甚多,如此联军,怎么能够成就大事。此战一起,恐怕天下将有大变,你我还是暂居家中,待时局稍微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