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刘虞灰心丧志 益州兵进洛阳 (第2/3页)
来了曹操一通斥责,而且言辞之激烈,直把自己说成了祸国殃民地罪魁祸首一般。
刘虞委屈,委屈的说不出话来,可别人不知道他委屈,鲍信和张邈这两个亲近曹操的诸侯见到曹操离席,他们两人也都拱手离开,其他的诸侯此时也已经没有了饮宴地兴致,于是也都三三两两的散去。要说这里面谁能体谅刘虞,那当然非刘备莫数,但刘备现在正琢磨着如何才能除掉刘虞,自己坐上这幽州牧的宝座,此时刘虞吃亏受气,他刘备偷着乐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去劝解宽慰呢。
曹操离开两天之后,鲍信和张邈也都各找托辞,离开了洛阳,奇怪地是,张邈地弟弟,广陵太守张超却选择了继续留在洛阳。到这个时候,洛阳地诸侯只剩下七路人马,不足十万人了,凭着这个阵容,想要去和薰卓对抗,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如此一来,诸侯再继续驻扎在这片帝都废墟上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而刘虞本人经过了连番令他寒心的打击之后,也已经心灰意冷犹豫着是不是应该撤兵回幽州了,不过,他没想到地是,就在他犹豫的时间里,剩下的这七路诸侯却又出现了严重的内讧。
这次内讧的两方主角分别是兖州牧刘和东郡太守乔瑁。说起这两个人,他们之间的矛盾可说是由来已久了。这乔瑁原本是大汉的兖州刺史。汉灵帝中平二年的时候,因为听从了刘焉的建议,在大汉设立州牧,而后又听取了刘宇的计策,将第一批州牧全部分封给宗室,这包括整个长江流域的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宇、扬州牧刘三人,以及地近司隶的兖州牧刘,后来还有自请前往交州的交州牧刘焉。
按照汉灵帝的旨意,凡是在本州设立州牧的,就不再设置刺史地职位。而当时乔好好的当着他的州刺史,而且名声很不错,被人誉为“御民有道,甚有威惠”。可就因为汉灵帝的一纸诏书,他这个兖州刺史的职位,就这么糊里糊涂的丢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任的兖州牧刘。
如果仅仅是丢了这兖州刺史地位置的话。对大汉忠心的乔瑁也许还不会有什么怨
朝廷竟然在撤了他州刺史的职位之后,再也没有另外意,弄得乔瑁堂堂一州刺史。悬在当空,上不来,下不去,说他是个官。偏偏没有职位,说他已经不是官,可朝廷并没有出具罢免他的文告。这就是汉灵帝昏聩的地方,他只顾着在诏书上表明一旦州牧设立。那么该州的刺史自动撤销,但却没有明确地说明到底是怎么个撤销法。
无奈之下,乔瑁只好厚着脸皮去见兖州牧刘。希望能够从他那里找个说法。至不济。能够给他安排一个职位也好,但没想到这个初来乍到的州牧的两只眼睛竟然张到了脑门上。目中无人不说,对乔瑁这个原先的兖州最高长官更是冷言冷语,态度恶劣,似乎两个人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乔瑁到刘那里去了几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他心中对刘地不满也是与日俱增。好在后来,乔的一个做京官的本家知道了兖州地情况之后,向汉灵帝奏了一本,汉灵帝把这件事交给张让,张让在收了乔瑁不少钱财之后,大手一挥,将乔瑁任命为兖州治下地东郡太守。就这样,原本地兖州最高行政长官乔瑁摇身一变,委委屈屈的成为了州中一郡地太守。这种境遇怎么能让乔心服,但忠君观念浓厚的他又不能把这股怨气发泄到朝廷和皇帝的身上,于是只好退而求其次,和兖州牧刘打起了冷战。
要知道,乔瑁在兖州为官数载,在兖州地方上的势力实在是不容小觑,几个回合下来,刘在兖州可说是吃了几个大亏,差点弄得寸步难行。刘也知道这是乔在捣鬼,可在兖州地盘上,他刘算不上强龙,乔瑁却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所以刘也只好暂时咽下这口恶气,先和乔瑁耗着。
这次曹操与刘虞闹翻,给了刘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要说这个乔,却也是个怪人,他和曹操的私交不错,看到曹操吃亏,他的心里也不好受,也很生气,但他却没有像鲍信、张邈一样离开洛阳。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