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孙文台献玺借兵 (第3/3页)
想在汉家朝廷之中谋得一个好的牧守之位的话,那么现在得到玉玺的孙坚则是野心爆满,其志向早就已经不能用大汉朝的官阶来约束了。
可是,有雄心壮志又能怎么样呢?凭着自己现在的这点实力,就算是想要自保都困难,还谈什么创立一番事业呢?想到这里,孙坚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向周瑜道:“公瑾啊,伯父我当然也想要做出一番功绩,可是,现在的我,居人篱下,仰人鼻息,手下的兵马都是他人之物,唉,难啊!”
听到孙坚有些意志消沉的话语,周瑜却是微微一笑道:“世伯不必灰心丧气!其实这传国玉玺虽然不能留下,但却也是上天赐予伯父的福报啊!”孙坚听了一愣,不知道周瑜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刚才不还说玉玺是祸根吗?现在怎么又成了福报了?
看着孙坚和孙策父子疑惑的目光,周瑜的嘴角轻轻一挑,继续说道:“伯父,你们孙家世代于钱塘为官,在江东扬州可说是官宦世家,根深蒂固,伯父若想做大事,首先就要取得一个根基所在。江东沃野千里,且有大江作为屏障,凭着孙家在江东多年来的人脉,想要取得江东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等取得了江东六郡之后,伯父就可以放手发展内政,精练兵卒,向北凭江自守,向南则蚕食百越后裔,进而收服蛮族,进取交州之地,等到时机一到,则可顺江而上攻打荆北,自交州向北攻打荆南,则荆楚之地不难平定。到时候,伯父占有三州之地,尽收江东士民,进可挥师兵进豫州。徐州与群雄决战,退可据江而守,静待时机,这才是成就大业之道!须知道,王图霸业,所仰仗的,是人心,而不是玉玺!”
孙坚被周瑜的一番话说走了神,他虽然带兵征战多年,但却从来没有如此清楚的从战略的角度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更不要说是长久的规划了,可如今周瑜将这样一个美好的前景放在他的眼前,孙坚当然会怦然心动了。
就在孙坚还沉迷在周瑜编织的美好未来之中时,周瑜却是话锋一转道:“万事开头难,伯父要想创下这份基业,最一开始是最关键的所在。扬州牧刘,虽然可说是个干吏,但却不擅军事,可扬州一州之中,兵马不下五万,伯父如今没有一支属于自己的人马,就算是刘将扬州送上,恐怕伯父也坐不安生。”这话说的太现实了,一点面子都没给孙坚留,弄得孙坚脸上一阵红、一阵黑,半天才问道:“那么公瑾可是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没错,”周瑜的脸色严肃起来:“伯父要去借兵!准确的说,就是用这传国玉玺去换来兵马!”孙坚的眼睛一亮,马上就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这里面的利害得失,最终发现,周瑜所提得建议,确实是一条最好的路。“那么我们要找谁去借兵呢?”孙坚问起这个最敏感的问题。而周瑜的回答却也明确,就两个字“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