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张鲁穷途传谣言 刘宇谈笑安人心 (第2/3页)
场上有同情心其实并不是件好事情!”
管亥连忙应诺退在一旁,而刘宇歪着头沉思一会儿,又说道:“既然出了这种情况,那我明日就亲自领兵去上庸城看一看,但愿不是我所料想的那样,不然的话,我们恐怕又要费上一番手脚了。”
翌日,远远的看着上庸城头成群结队出现的上庸百姓,以及有些手足无措的益州士兵,刘宇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又看了一会儿,终于摇了摇头向身旁的管亥道:“仲诚,把城上的兵马撤回来吧。”管亥一愣,还以为刘宇已经心生不满,连忙道:“主公请不必担心,末将马上亲自上城督战,今天就算是杀光所有平民,也要把上庸城攻下来!”
刘宇叹了口气道:“仲诚,你把这里的百姓都杀光了,我得来一座空城能有什么用处,而且对我益州声名也没有好处。稍安勿躁,先把城上的部队撤下来,攻打上庸这件事要从长计议一下了。”
半个月前荆州五万大军离开上庸之后,刘宇并没有马上攻打上庸城,而是让田丰前往魏兴、新城二郡巡视政务,安排调度两郡的驻防兵马,以及视察安抚当地百姓的生活。而郭嘉则与何曼一起,带领五千兵马,前往收取上庸郡其他座县城,从而保证大军粮道畅通。
不过,在郭嘉收取四县,以及田丰巡查两郡的时候,都行文大营,向刘宇反应了一件事,那就是上庸以及周围的两郡民间都表现出一种很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宗教的狂热倾向。尤其是上庸的平民,基本上都是五斗米教的信徒,而且从平日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他们对于五斗米教现在的教主张鲁具有极强的敬仰和个人崇拜,郭嘉在密报中很是忧心地提到,如果这些平民知道张鲁被益州围困的话,只怕会群情激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种宗教狂热对于刘宇来说并不陌生,历史上因为宗教而引发的战争从来没有少过,这也正是当年刘宇明明能够擒杀张鲁,但最终还是决定放他一马的原因之一。当然。从本心上来说,刘宇也从未想过要将张鲁置于死地。张鲁的祖父张道陵是中国道教的真正创始人,而
教可以说是后世道教的前身和雏形。一个国家不能则就会出现信仰上的空白。导致国民精神支柱缺失。与其让外来地宗教比如佛教还有伊斯兰教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刘宇还是希望能够将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扶到主导地位上,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张鲁这个道教创始人之孙。
不过,刘宇需要的是一个清心寡欲地宗教代言人。因为宗教这个东西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更好的控制国民的思想,但若是宗教领袖太有野心的话,对于国家也就成了最大地祸患。而现在张鲁肯定不符合清心寡欲这个条件。所以刘宇才要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张鲁,让他接连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历史记载证明张鲁并不是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这点从他封存府库投降曹操就能够看出来。而那种心灰意冷地张鲁才是刘宇需要的。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要考虑的事情。如今刘宇要面对地是眼前这一群被张鲁用宗教搞得头脑发热地平民百姓。可到底要怎么办,刘宇还是毫无头绪。就在他心烦地时候。益州情报局送来的最新情报又让他着实头痛了一下。
三日之后,张辽、高顺以及田丰、郭嘉等人陆续回到上庸大营。刘宇在听了众人地禀报之后,点点头道:“诸位辛苦了,如今上庸三郡除了上庸城之后,都已经在我军手中,而兴霸的水军也已经得到了和新城郡相连的荆州建平、宜都二郡,眼下麻烦的,就是这上庸中被蛊惑的百姓。”
郭嘉上前说道:“主公,张鲁自其祖父张陵在青城山创下五斗米教,其祖孙三代就在川中各地广传教义,招纳信徒,虽然其教义中颇有济世之言,但其蛊惑人心之处,与当年黄巾邪教一般无二。如今上庸之民多数为其教众,要想攻陷上庸,而又不多伤平民,实在并非易事。”
刘宇摆摆手道:“上庸之事,我思量多日,现在已经有了些眉目。现在有另外一件事,我想要和诸公商讨一番。”说着话,自帅案上取过一封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