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荆州军退返襄阳 董仲颍议退长安 (第2/3页)
个时候就要看水军战斗力和机动力地高低了。因此,水战开始大多是用大型船舰密集型正面冲撞,而后利用轻快舟船进行短兵相接。赤壁之战里地曹操将战船,除了为了增加战船地整体稳定性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楼船冲击力地方式来弥补北方部队在短兵相接阶段的劣势。
不过,现在益州水军竟然放弃了常规的进攻模式,转而采取了类似于雁翅阵的布阵方式,高大的战船集中到了左右两个侧翼,中间部分的水军力量却以相对轻小的战船为主,六艘楼船将帅旗高挂的指挥楼船护在中间,力量就显得薄弱很多。雁翅阵是发挥弓箭最大打击面的布阵,但综合弓箭的射程以及汉代战船船体构造的特点,这种阵型在水战刚开始的时候是不宜采用的,
虽然无法探知益州水军的真正意图,但黄祖也不以为意,传令荆州水军全力向益州军中部突入。如果黄祖当时能够在仔细的观察一下益州舰队的话,可能就不会这么轻率地做决定。
益州的战船是以明代郑和的宝船为基本蓝图,剔除了不适用于江河作战的构造的同时融合了汉代楼船建造技术。除了在长度和高度上都远远高于现有的船只以外。还采用了旋转橹、开孔舵、多道横舱壁等技术,令益州大型战船在灵活性和稳固性以及舰船所能承载的吨位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宽阔的船面甲板上以及建筑在其上的三层楼上是弓弩手,这点和普通楼船相同,不过,益州战船自然有它独有的加强攻击力的设计。十三米宽的甲板平面上装配有五到六架小型投石机,这些投石机的体积虽然小,但因为制作原料的更具有弹力,所以,投射重量以及射程并不比原型投石机差。另外,战舰采用了三层甲板设计,在第二层甲板上安置有左右共十六架床弩,通过侧面甲板上的射击孔洞对靠近的敌船进行攻击。
投石机和床弩是益州军攻城战的两大利器,如今缩
运用到水战之中,威力如何可想而知。这次水战是次投入实战。也是一直以来益州水军所做的有别于汉代传统水战理论地一次实践机会,而荆州水军就很可怜的成为了这次实验的牺牲品。
荆州兵的噩梦开始于一阵铺天盖地的石头雨。荆州的士兵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巨大的石块,从距离自己船队还有两箭距离地敌军舰船上呼啸着飞来。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水战进攻方法的荆州军顿时乱成一锅粥,各艘大型楼船上的士兵对着坠落下来的巨石纷纷在甲板上奔逃躲避,有些已经吓傻地士兵竟然举起盾牌护在头顶,完全忘记了巨石和箭矢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于是惨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一艘艘荆州战船被巨石砸的洞穿沉没,而那些举盾防御的士兵也都被砸地头破血流或者骨断筋折。
好在因为吨位的问题。益州每艘舰船上能够承载的巨石数目有限,每艘船配置大概了五十余块巨石就已经是承受极限,加上投石机的准头并不是很高,而且荆州水军逐渐对这种攻击反应了过来。所有地楼船都开始拼命的向后退,而其中的轻快船只也都纷纷极力躲避每一块可能砸翻自己地巨石。这一阵巨石狂涛地攻击过后,荆州水军三分之一以上地楼船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艨战船也或翻或沉地损失了四成之多。
“快!快让张虎、陈生撤回来!”黄祖在后面的楼船上将前面的战况看的清清楚楚。气急败坏的他声嘶力竭的向苏飞喊道,他到现在还想不通,益州军到底是用了什么妖法,能将那么多的巨石像仍稻草一样在江面上抛来抛去。
可惜。荆州水军的厄运并没有结束,就在他们想要撤退的时候,两翼的益州水军一字排开。从左右。用难以置信的速度向他们包围过来。当两军船只相距差不多一百五十步距离的时候。一支支碗口大小的巨型箭矢从益州水军中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