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都一日 (第2/3页)
外三层的保护着。个州牧,真不知道以后要事真的得了天下,当了皇帝,咱们得受到什么样的待遇!”紧张的看看四周,刘宇催促道:“赶紧离开这边吧,免得夜长梦多!”孙琳赞同的点点头,两个人快速的从州牧府旁的街道上消失了。
一刻钟之后,一身淡青色绸布儒衫,装作儒生打扮的刘宇,带着身着一袭沁雪白绫衫的孙琳出现在成都北城大街的集市中。
从洛阳回来也有两个多月了,刘宇和孙琳每日都忙着处理那些堆积如山的公务,除了有的时候要到其他的衙门部署去办事以外,根本就没有机会好好的逛一逛这成都城。刘宇曾几次以视察民情为名,提出要出去到市集中逛逛,结果经各部官员,厘定了巡视的路线。布置了清街警卫的任务,甚至选好了需要刘宇视察地民户店铺,当他们把洋洋数千字的准备事项呈报给刘宇之后,刘宇很干脆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心偷偷的溜出来,但州牧府为了防外贼的严密警卫成了他们两人偷跑的最大障碍,但刘宇和孙琳都不是轻言放弃的人,经过几次火力侦查和精心计划之后,今天。他们终于趁这护卫交接的时候,成功地丢下了一堆政务,跑出来呼吸新鲜空气。
走在成都城宽阔的大道上,孙琳略有感叹的向刘宇说道:“其实你为了那件贪污案扣掉了三省六部主管官员半年的俸禄实在是有些重了!看看这繁华地成都。就知道他们为了益州的政务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看着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高矮房屋,热闹繁华地店铺,喜笑颜开的行人,充满朝气的商贾。刘宇轻叹了一口气道:“功是功,过是过,成都是一州首府,情况比别的地方好也是理所当然。罚他们地俸禄,也不过是提醒他们,不要只顾眼前。要多多体恤罢了。其实虽然少了半年的俸禄。但养廉钱不是已经发下去了嘛。足够他们开销了!”
边说边走,很快。孙琳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那些各式各样,别出心裁地小首饰,小玩意上去了,刘宇跟在她身后,却也仿佛回忆起在后世与孙琳牵着手徜徉于步行街,穿梭于琳琅满目地各色商店地情景,一丝温馨从刘宇心头升起,也许,平淡的生活,会更加令人难忘,让人刻骨铭心。
对于女人来说,逛街是一种享受,而对于男人来说,逛街是对爱情地考验,以及对耐性的磨炼。当陪着老婆从北街的街头逛到街尾之后,刘宇就感觉自己的两条腿已经开始发麻,而孙琳却是一脸的意犹未尽,眼睛不住的向四面瞟去,好像在寻找下一个值得拜访的商店。
如今的成都城比起当年刘宇刚刚来到的时候,已经扩大了一倍有余,不但街道采用了工部刚刚开发出来的水泥技术,变成了能够同时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通衢大道,道路两边的房屋也出现了许多两层的水泥建筑。
说起来,当时刘宇对使用水泥构建房屋主体并不是十分赞同,一来,作为高层楼房建筑不可或缺部分的钢筋达不到要求,二来,中国灿烂的古建筑文化从根本上是排斥水泥这种现代建筑材料的,刘宇不希望因为水泥的出现而导致中华古建筑艺术的凋零。
不过,从民生的角度来将,工部研制出来的这种水泥极为类似与十七世纪的波特兰水泥,确实是建筑房屋的良好材料,而且成本低廉,如果能够完全推广开来,对于改善益州居民的住房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考虑再三之后,刘宇还是决定将水泥技术应用到民用建筑上,毕竟施政还是要以民为本的。
因为益州政策的偏向,益州的手工业和商业都异常的发达,尤其是手工业,几乎天下的工匠都知道在益州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艺获得最大的利润,所以,如今的益州可以算得上是天下手工业者的聚集地了。
这样有好的一面,工部从这些匠人之中,选拔到了不少真正的工业人才,极大的促进了工部的几项研究工作的进展,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手工业者的打量聚集,也使得益州的手工业产品市场出现了饱和的局面,毕竟这些手工制品,只能娱乐消遣,却不能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益州的情况虽然要比其他地方好一些,但情况也远远没有好到能够消化数量如此巨大的需求。
为此,益州的三省会同工部、商务部,一起订立了一个章程,彻底收编州内的手工业者,将他们从个体经营,纳入到作坊式经营之中。由商务部按照市场的需求,指导手工制品的生产,而工部则着手订立监督作坊的内部秩序。
这个章程是后来才呈报到洛阳的,刘宇仔细看了一遍之后,不由得暗自感叹古人的智慧,这些作坊根本就是后世工厂的原型,而以商务部为主导的思想,更是深得市场经济的要领。
经过官府的改造,益州地手工业出现了秩序化发展。每个月都在向益州本土供应足够的手工艺制品,同时也大量的向其他各州进行大量销售,一时间,有天下饰品出益州的说法。
在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