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渔阳战鼓 (第2/3页)
先向李钧拱手道谢:“李先生,上次在袁府之内,多蒙先生出言解围,只不过当时告辞的匆忙,未能向先生致谢,今日请先生受我一拜。”刘宇说着便起身深施一礼。
“将军万不可如此。”李钧连忙起身扶住刘宇:“袁本初气量狭小,见小利而忘大义,观之令人失望,某也是不忿其言行,才相助将军,将军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两人重新坐定,刘宇有些好奇的问道:“刘某奉朝廷旨意,北伐乌桓在即,先生此时前来,不知有何见教。”
李钧羽扇轻摇几下,向刘宇拱手道:“某此来,乃是向将军毛遂自荐地。”
“毛遂自荐?”刘宇一时没反应过来,试探着问道:“先生是要跟随我军北伐?”
李钧淡淡一笑道:“正是。当日尊夫人在袁府之中,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在令人振聋发聩,钧幼读兵书,素习韬略,只是见当今皇上宠信奸宦,朝政败坏,故而存着独善其身之意,想要远离这朝堂的是非口舌之地。本以为此生当隐而不名,终老林泉之下,没想到竟能得遇将军这等英雄。某虽才疏学浅,亦愿襄助将军,为朝廷尽一份心力。”
李钧到底有多少能耐,刘宇不知道,毕竟是没有历史可查的人。不过刘宇相信,如果没有几分能耐,这李允浩会傻到去北疆两军阵前送死地。为了保险起见,刘宇并没有马上答允李钧,而是先以兵事相询,借以考量其才学,两个时辰深谈下来,刘宇地心总算是彻底放了下来。这个李钧,实在是个才干不下于郭嘉地奇才。但凡军谋战阵之道,此人莫不深得其中三昧。
一个大才送到自己手下,刘宇心中自然欢喜,当即起身道:“我军能得先生之助,实乃天幸。先生今夜可先在敝府暂住,待明日刘某进宫禀明圣上,再委先生以重
“不!”李钧笑着摇摇头:“钧此次随军出征,不过感于将军报国之高义,非是贪图朝廷爵禄。将军只需在幕府中为钧辟一席位即可。”
“看来现在的东汉朝廷真地是没救儿了。”刘宇暗暗腹诽道。天下有真才学之士,基本上都不愿意到朝廷中任职。国家威信丧失到何种地步,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李钧不愿在朝中任职倒是合了刘宇的心意,毕竟刘宇一直所谋图的事情,确实是近乎谋逆,一个朝廷的卫道士是无法得到刘宇的信任的。当下,刘宇拜李钧为骠骑将军府椽,参赞军机。
军师的问题得到解决。又网罗了一个贤才,刘宇的心情大好,当晚就与李钧畅谈兵法战阵之道直至深夜。
汉中平五年,冬十月十二,为了平定渔阳张纯兄弟地反叛,同时也为了驱逐侵犯幽州的乌桓军队,骠骑将军刘宇奉旨节制河北四州军事,挂帅北征。同时。接到朝廷调令的镇军将军赵云也带领两万虎豹骑自汉中出发,赶往幽州与刘宇会合。
为了保证信任幽州牧刘虞的安全,朝廷到底从西园新军中抽调了两千人马进行护卫。而刘宇却将五百虎卫还有许褚都留在了洛阳。中平六年四月,就是汉灵帝的驾崩之期。因为历史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刘宇并不能保证北疆之乱能在明年三月份被平定,到时京师内局面变幻莫测,留下许褚和虎卫军。刘宇也能稍稍放心。
一行人急行十日,渡黄河进入冀州境内,行至冀州治所城近郊,刺史王衍帅冀州官员出城十里相迎。军情紧急。刘宇和刘虞两人跟王衍客套两句之后,刘宇就开门见山道:“王刺史,半月之前。本帅就已传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